第 116 章 联动【VIP】(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联动【VIP】

带着沉甸甸的家访资料和初步报告,姜凌和应璇玑没有停歇,又来到了案发地所在的辖区派出所,找到了负责该片区的王所长和几位老民警。

“王所长,各位同志,打扰了。”应璇玑开门见山,“案子虽然破了,但这几个孩子,尤其是像王强、赵小鹏这样家庭问题严重、很可能形成惯性,将来从少管所出来,还是要回到咱们辖区。”

王所长点点头,眉头紧锁:“是啊,这种半大小子最难弄,家里管不了,出来没工作,很容易又跟那些混混搅在一起,成为咱们重点‘关注’对象,三天两头惹事,头疼得很。”

姜凌立刻接话:“这正是我们来沟通的目的。我们不能只等他们再犯事才管。预防,要从现在就开始!”

她拿出陈栋、王强和赵小鹏的报告,重点强调了他们的风险点和可能的出路:“派出所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熟悉情况,有威慑力。我们希望能和派出所、社区联动起来,建立一套帮扶机制。”

王所长也是从基层做起,深知这些问题少年的危害性,对姜凌提出的帮扶机制很感兴趣:“那你详细说说?”

姜凌拿出陈栋父亲签名画押的保证书,送到王所长面前:“这是陈栋父亲的保证书,他暴躁易怒,经常打骂孩子,不过这次经过教育有了较好的认识,写下了保证书。这一份放在派出所,一份放在社会居委会,你们都负责监督。”

王所长看到陈父那歪歪扭扭的签名,不由得笑骂道:“这个老陈!你们不知道,陈栋曾经来派出所告过他爸,结果被他爸抽了一顿,我们派出所也不好多说什么。现在有了这份保证书,我们就能好好教育一下他了。”

姜凌道:“你们的态度一定要严肃,不要给陈栋的父亲狡辩的机会。对于家庭暴力,我们派出所不能总按家务事来调解,要认真对待!”

说起家庭暴力,几名老民警都颇有感触。

“虽然说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调解,但有时候也是要区别对待。”

“你看陈栋,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小时候聪明机灵得很,就是因为老陈太粗暴,一天到晚打他,这有样学样……唉!”

“行,以后我们不仅让他们写保证书,还要写下违背承诺的处理方式。有工作的让单位处理,没工作的送社区劳动,惩罚如果不到位,保证书就是个装饰。”

王所长看着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额角冒汗的应璇玑、姜凌,被她们认真工作的态度所感染,郑重点头道:“教授都能放下架子去家访,我们基层民警也不能落后,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保管保证书,好好监督老陈。”

姜凌又提到王强:“王强现在的亲人只有奶奶,请你们平时多关注一下老人。政府有帮扶政策,每年对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都有拨款,这一点,请派出所和社区联系一下。最好定期安排人对接王强与他奶奶,让他们祖孙保持畅通的联系。奶奶,是王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善待老人

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后续投入的警力,这点预防性的投入是值得的。”

王所长和几位老民警翻看着姜凌带来的家访记录和这份回归帮扶报告,听着她具体的设想,脸上的表情从开始的例行公事,渐渐变得认真和凝重。他们太清楚这些“问题少年”的破坏力和管理的无奈了。

姜凌的方案,虽然增加了派出所的工作量,但也提供了一条更积极、更治本的路子。

沉思良久后,王所长开了口:“应教授,姜凌同志,你们说的有道理。以前我们管,主要是盯着别让他们再犯事,比较被动。你们这个思路,是主动去拉他们一把。报告很详实,想法去也实在。这样,我们先在咱们所试点,跟社区老张他们商量着办。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细化,但这个方向,我支持!”

最后一站,是清源市第三中学。

犯案的五名少年,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在这里读书。

校长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微妙。校长和几位德育主任显然已经知道了本校学生涉案,脸上带着尴尬和压力。

应璇玑教授没有客套,直接点明来意:“校长,各位老师,我们此行并非追责,而是希望和学校一起,从这起案件中反思,如何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学生,避免悲剧重演。”

姜凌将陈栋等人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复印件放在校长面前,尤其指出了报告中与学校教育环境相关的关键点。

——周晓阳面临过度学业压力、在精英评价体系下的自我认同缺失。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