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面试
1995年3月。
京都的初春,带着股寒意。
华夏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里,正在进行今年的研究生复试。
办公室宽敞明亮,陈设朴素严谨。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板上投下斜长的光影,气氛很严肃。
此刻的姜凌很激动。
因为此刻坐在她面前的五位教授,全是我国最顶尖的犯罪心理学教授,尤其是坐在最中央的应璇玑教授,更是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发展的第一人,也是姜凌一直仰望的存在。
姜凌脊背挺直如松,坐在硬木椅子上,因为即将面对的考察,她的手心有些微微出汗,但眼神沉稳坚定。
应璇玑教授今年46岁,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露出饱满智慧的前额。为了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她特地换下穿惯了的制服,一件深灰色羊毛开衫搭浅色衬衫,沉静中带着一丝女性的柔和。
应璇玑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放着姜凌的初试成绩单、报考材料、单位推荐信。想到侄子应松茂特地写来的信,应璇玑看向姜凌的目光带着一丝审视与探究。眼前这个被侄子热烈推崇的年轻女警,父亲在京都公安局任职,到底是璞玉还是关系户?
其余几位教授例行询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姜凌报考的是在职研究生,由单位推送,历经严格政审,她的履历非常漂亮。再加上今年参加犯罪心理学复试的一共12名,姜凌是唯一的女性,这让教授们更加稀罕,态度很温和,问的问题都不尖锐。
——姜凌同学,你本职工作很出色,晏市公安局给你的评价很高,说你是心理画像的实践先锋。你和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应用犯罪心理学对罪犯进行心理画像的?
——你是一线刑警,为什么不报考重实践的刑侦学,反而想到报考理论性更强的犯罪心理学专业?
——读研这三年,你有什么规划?
——在职读研,第一年必须全脱产,你这一点你有准备吗?
姜凌诚恳而礼貌地回答着教授们的问题,但她的心一直提着。因为应璇玑教授一直没有开口,目光里带着探究,甚至有一分疏离。
到最后,应璇玑终于说话了。
她的声音平缓,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姜凌同学,你报考我的研究生,动机是什么?仅仅是因为你父亲的建议,还是……某些人的热情推荐?”
姜凌对应松茂私下里写过推荐信这件事一无所知,并不明白应教授嘴里的“某些人”指的是谁,但她感受到了应璇玑教授态度中的质疑。
姜凌抬眸迎上应璇玑锐利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
“应教授,我报考您的研究生,源于对您提出预防犯罪观点的认同,源于我经手的那些案件,尤其是那些……没能阻止的悲剧。”
姜凌眼前闪过一张张面孔:梁九善、林晓月、陈安平、孙小海……
“没有谁是天生的罪犯,
正是姜凌等待已久的挑战。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像点燃了两簇火焰。她拿出那份牛皮纸袋,抽出几页纸,上面是她结合多个案件梳理出的模式思考。()
?瑑???葶??????し???“?葶?鑞奥衣?衟???癞店憐??????げN魎???魒?橿葶?协??????癑?劗?瑞???梈??祲驛葶??Ⅺ?豔??祲??腧?葶????煑??魒葶?????拏?魒葶??????????聟聟?辖葶?????浢?葶???羕?荘?”
?想看胡六月的《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姜凌拿出一份非涉密的罪犯档案:“这是我刚分配到派出所时经手的第一起案件,青少年入室强奸案。其实此案在发生之前已经显露出端倪:案犯虽然只有15岁,但他家庭并不和谐,父亲长期出轨、母亲沉迷麻将,父母整天争吵,对他过分溺爱,他早早接触录像厅,性早熟,并表现出暴力犯罪倾向。”
教授们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对实际案件的兴趣十分浓厚,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其中一名教授问:“然后呢?你干预了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