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的妹妹后被流放了 第7节(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晔亭淡淡道:“老夫如今不过一介庶民,朝堂之事,又与老夫何干?”

刘伯韬似是得到了满意的回答,竟难得露出几分真心笑意。

林岁晚搂着祖父的脖子,在祖父耳边悄悄问道:“祖父,大姐姐逃婚从来都不是要紧之事,要紧的是将您挪出京城,是么?”

林晔亭有些意外孙女能问出这样的话,瞬间大感欣慰!

他又亲昵地刮了刮林岁晚鼻头,重复夸赞道:“祖父的乖囡囡哟,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林晔亭只恨自己文采不行,只能夸得这般朴实无华。

他的小孙女何止是机灵,这天资悟性,以及心性毅力,怕是两个孙子加起来都不如她。

林晔亭作为一家之主,在家族陡然落难时,他非但不能倒下不说,还必须得挺着了腰板,为儿孙抗住了风雨迫害。

可儿子不争气,孙子又年幼,即便再是心性坚韧,他也有疲惫烦躁的时候。

若没有同样随遇而安的孙女陪着,林晔亭绝对不会像如今这般泰然!

幸好……!

他还有这么个小小盟友,能在自己疲惫烦躁的时候给与支撑和慰藉!

第10章

皇极殿朝会上,年轻的帝王无故缺席,国舅爷更是迟迟未至。

文武百官等到午时将至时,才有慈宁宫太监前来传太后娘娘懿旨,命暂免朝会,百官各忙各事去。

而在慈宁宫内,太后娘娘安坐高位,瞧也未瞧底下站得腿麻的王勉之一眼。

四十来岁的王太后模样端庄沉静,面上略显沧桑,鬓间夹杂着些许银丝,想来是过于劳心劳力的缘故。

她细白干瘦的食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案几,凤目半敛,自顾自忧愁着当下群狼环伺的槽糕局势。

*

大旻韩氏先祖乃寒门出身,于天下大乱时凭着真刀真枪打下了万里江山,更是将昔日肆虐中原九州的北狄七十六部险些杀绝了种。

韩姓皇室传至六代,到了宣宗皇帝在位时期,嫡宗子嗣悉数夭折,竟是突然没有了承继之人。

为保大旻江山不绝,宣宗皇帝在驾崩之前,不得不从疏宗过继嗣子。

而在权势日渐强盛的京城诸多世家的推波助澜之下,自幼在贫寒乡下长大的仁宗皇帝,便被一群心怀不轨之人联手推上了皇位。

仁宗皇帝,即是王太后的姑丈,也是王太后的公爹。

不过在王太后看来,她这位姑丈之秉性说好听一些是仁义,说难听一些却不过只是优柔寡断罢了。

仁宗皇帝忌惮京城诸世家,于是便大力扶持妻族与其抗衡,册封农户乡绅出身的岳父,也就是王太后嫡亲的祖父,为承恩公。

王太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老实厚道,却无甚心机谋算之人。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

王太后的两位至亲长辈,捧着“承恩公”这个金贵又荣耀的牌匾,均是战战兢兢地活了一辈子。

倒是自家这位无才无德,却又极为自信的兄长,竟是半点也没有负重不堪的压力,人前显耀,人后逍遥,日子过得十分没心没肺!

说来也是可笑,仁宗皇帝忌惮京城诸世家,却又极其喜欢美丽高贵的世家女,频频纳其入宫为妃。

若不是自家姑母早些年陪仁宗皇帝在乡下吃过不少的苦,怕是早就连皇后之位都无法保住了!

除了王太后姑母所生的长子韩骠外,仁宗皇帝还有另外八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其生母皆乃世家贵女,其母族均是京城显赫门第!

彼时朝堂之上人人站队,只有极少数刚正不阿之人却也不过只是中立而已。

太子韩骠除了有个不成气候的承恩公府支持外,竟是无半个心腹!

不过,好在仁宗皇帝到底未曾忘记,当年自己入京之时,才只有六岁的长子舍身为他挡过毒箭。

本就喜欢标榜自身重情重义的仁宗皇帝,倒是从来就没有过更换过太子的念头。

可惜,韩骠能靠着父亲的“重情重义”坐稳太子之位,他那八个异母弟弟同样也能靠着父亲的“重情重义”占尽便宜。

仁宗皇帝怜惜爱护长子,对另外八个儿子却同样不差。

大旻祖训,藩王宗亲居京城,领食邑,不得干涉封地军政。

可仁宗皇帝在病逝之前却硬生生破了祖训。

一股脑地将自己另外八个似豺狼虎豹一般的儿子,全都分封出了京城。

其中燕王、梁王、代王等人甚至还握有军权!

若是抛开利益和情谊,只客观公允地评价。

在王太后看来,其实燕王、梁王、代王……

他们其中任何一位,或许都比自己的表哥,也是自己夫君,更是后来的孝宗皇帝韩骠更适合执掌天下。

孝宗皇帝幼时被那只毒箭伤了根基,原本就寿数有限,甚至子嗣艰难,再加上不管是论文论武,还是论谋略,其资质也都只是平平……

昔日大名鼎鼎的白鹿才子、六首状元、前左都御使、中立派之首赵拙言,就曾在仁宗后期,因太子无才,而直言劝诫仁宗皇帝要以江山社稷为先,个人情谊次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