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完飞机再乘出租,十点多,刘稚抵达堰城。
这两年堰城发展非常快,主城区拔起的楼厦鳞次栉比。
刘稚坐在出租上,穿梭于街道间。
眼前的风景和耳边的声音既熟悉又陌生,时光与现实重叠。
母亲给刘稚打了电话。
“小稚啊,到了哪儿了?”
刘稚吐出的第一个字,发的是普通话的音。顿了顿,刘稚换成了方言。
“到了……”刘稚四处寻找着路标。
“名人路。”司机师傅说。
“到了名人路。”刘稚感激地朝司机笑了笑。
“到了给我打电话,我和你爸接你去。”刘母说。
“只有一个行李拉箱。”刘稚靠着车窗看风景,“我打的车,可以直接到家。”
“那你到楼下给我打电话。”刘母的声音听起来很喜悦,“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刘稚嗯了声,挂断了电话。
“好久没回家了?”师傅用乡音询问。
“好几年了。”刘稚答。
师傅叹了口气,“我姑娘也是,好几年没回家了。”
堰城人似乎天生热情,司机师傅开始说起了女儿的经历,言语间满是自豪。
说起来司机师傅的女儿和刘稚还真有些像。
同是高考结束离开堰城前往首都,书读完了继续打拼,好几年没回家。
“闺女,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师傅问道。
“医生。”刘稚推了下眼镜。
“医生好啊,家里有了个医生就是好,吃药看病都不愁了!”师傅笑呵呵的,“医生和老师都好,可吃香了!”
医生教师公务员这三种职业是老一辈眼中最理想的职业,除此以外,其他职业都是不稳定有风险的。
刘稚笑了笑,没有搭话。
这一路来,司机师傅问了刘稚很多职业方面的问题,刘稚一一答了,但答的都不深。
临别时司机师傅还祝愿她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刘稚朝她挥手告别。
刘爸刘妈为了儿子读书,狠心贷款在刘羿学校附近买了套二手房。
姥姥姥爷住在乡下的自建房里,刘爸刘妈就在城里陪读。
二手房比较老旧,只有楼梯,楼道里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地面因为很久没清洁,反着暗沉的光泽。
刘稚去的是刘父刘母那里。
近来刘父住院,刘母两头奔走。
刘稚到楼下时没给刘母打电话,她提着行李箱,吃力地往楼上走。
三楼的中年大叔主动给她让道,衣服蹭在把手上,沾了一身灰。
走到四楼,刘稚和刘母遇上了。
刘母一脸惊诧。
“不是让你给我打电话吗?”刘母放下保温桶,要帮刘稚拎箱子,刘稚躲开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