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是在她还不太懂事的年纪,一个日头昏斜的午后。爷爷难得不知为了什么由头而讲起战争年代的往事,说的正是台儿庄附近的一场战事。“那天我们从山上的营地出征,山路盘迴。我回头一看,那队伍绵绵延延得竟看不到头。”老人语调平淡得很,是不会讲故事的那种人。“后来呢?”她追问。“后来我们回来的时候,只零零星星地剩下几个人了。”他还在抚着她的头,仿佛讲的是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仿佛他不是当年的那个机枪手,仿佛他的副官没有被打死在他眼前。

说来爷爷与她是不亲近的,一来自从当年解放战争时被炮火从城楼上轰下来之后他的身体总不见好,二来她是个女孩儿而她父亲是个男孩儿。老人总是会疼自己的长房长孙多些,或者是自己女儿的后人,虽然她的那两房哥哥是如此平庸。

不过琰从未因此而觉得愤愤不平,因为她是跟着自己的姥姥姥爷长大的,是母亲这边最宝贝的大小姐。毕竟因姥姥是舞蹈演员的缘故,他们只有母亲这一个孩子,所以当老年无事时,对外孙女总是格外宠些。

说来自己家里的人始终还是姥姥好看些。她是标准的回族美女,大眼睛高鼻梁,两颊的婴儿肥平添了几分清纯,因着一支春江花月夜名动京师,在歌舞团当了十几年的独舞演员。那是个让傅聪央着帮忙记谱子的女人,那个是在舞会上负责与毛周跳舞的女人,那是个除了音乐与舞蹈什么也做不好的敏感脆弱的女人。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粹,那么自私得可爱。

她始终还记得几年前自己离家来港时姥姥眨着大眼睛对自己谆谆教诲的情形,她说“女人的贞操是顶重要的”,她说“一个人在外面千万要懂得自爱,莫让别人看低了去”……她长长的眼睫毛扑扇得让人心折。万幸有琰的姥爷这位不算潇洒却聪明绝顶的扁舟子在战火纷飞中登上了她的明月楼。

姥爷出身南京,是续贤的儿子。他祖父在这富庶之地作掌管钱粮的官员,外号“徐半城”,因为每次徐家趁天将自家的银箱打开在院子里晒的时候那银光能照耀半个金陵城。不过幸或不幸,他的一位叔叔抽大烟把家抽败了,也正因如此他家的子侄四散飘零从而避开了大屠杀。

姥爷上面有六个兄姊,下面有一个弟弟,最差的也有大专文凭。大姊是当年北师大刘和珍的同学,在北京有个四合院,终身未嫁,为自己的幼弟幼妹操劳,直到一百零五岁上才无疾而终。二姊飘飘荡荡嫁到加拿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