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琛将此事回禀皇帝,献策帝王。
说不妨在这些寺院中开设悯田院,取悯民之意,收容因自然灾荒而无家可归的流民,让他们在寺院进行劳动以养家糊口。
去岁的成效皇帝也是看得到的,以前处理灾民的方法只有发放救济粮,可这并非长久之策,且对国库消耗过大。
眼下有既不用损耗国库,又可以妥善处置流民的办法,更何况圆琛虽说出家,但从血缘上而论还是皇家的人,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悯田院之举也能算得上是皇家市恩于民。
念及这三点,皇帝自然无不应允之理,于是悯田院便开始在江南道的一些寺院推广开来。
圆琛也因此声名大显,这个名字不仅在一众僧人那里广为流传,灾民和劳苦大众更是将之视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神明。
松澜将两年前的事完完整整地讲完后,迟向晚沉默了一瞬。
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饶是她善于辞令,也一时半会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心中消化良久,她才道:“法师慧质仁心,确实非同凡响。”
松澜也很赞同:“圆琛法师最初提出出家修行时,皇帝太后都很是反对,本来皇帝还想等待法师十五岁便封他为王,看他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去当和尚,气得连最爱的貔貅镇纸都摔了个粉碎。”
她话锋一转:“但终究还是让圆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这二位同意,成了咱们大钧朝第一位从皇室出家的和尚。”
迟向晚忍不住纳罕,皇帝她接触不多,但太后她还是了解一二的,最注重颜面的一个人,怎么会容许皇室出现这种史无前例,在她眼里颇为荒唐的事呢?
真不知道圆琛是何等字字珠玑,才能说服太后。
何况那时他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啊。
不过皇帝的生父肃王只有皇帝和法师两子,尽管法师年龄远小于皇帝,暂时构不成威胁,但终究有长大成人的一天。
恐怕太后也是出于维护皇帝皇权的考虑,才准许了这件事。
迟向晚一边暗自思索,一边不忘捕捉松澜话语中每一条关键信息。
松澜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一向消息灵通且丰富。
说起这位令人啧啧称奇的圆琛法师,她的嘴像打开了阀门,毕竟宫中之事说起来自然要谨慎小心,圆琛已非红尘之人,多说几句倒也无妨。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