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圣诞礼物

时间过得飞快, 一转眼, 秋游和期中考试就排着队过去了。

升入高二,换了语文老师后, 江月影也不需要担起老师的责任,像高一时一样辛苦地总结一大堆知识点和

重难点,每天早自习给大家补基础, 这些曲老师的课堂都会涵盖到。她现在只需要带着大家读读课文,把气氛

维持好就行。

不过, 天天读课文, 难免让同学们觉得无聊和厌倦。

陆殊凝和江月影两个人倒是想出了一个让大家放松的法子。

她们设计了个学术版的“谁是卧底”游戏。

挑了个早自习, 江月影站在讲台上,在全班同学和秦老师曲老师讶异和好奇的眼光中,一脸从容地讲解玩

法。

选五个同学上台,其中一个和其他人拿到的是内容不同的卡,还有一个是白板。

在说自己拿到词语的特点的同时, 也要猜其他人的卡片内容。

江月影举了个例子。

比如其他同学都是“牡丹亭”, 而卧底拿到了“西厢记”, 那么如果他听到另一个同学形容这个词“是昆

曲”,就知道自己和他拿的卡片不同了。

而如果他不小心说出了自己拿到的词和“红娘”有关, 其他几个同学也能由此判定他是卧底。

大家听得直点头,唯有王唯皱着眉举手:“《西厢记》不是昆曲吗?红娘不是牡丹亭里的?”

江月影无可奈何地瞪了他一眼。

然后在一片哄堂大笑中不解地挠头。

教室后面, 曲老师笑着跟秦老师咬耳朵:“这游戏还挺有意思的。”

秦老师点头:“而且不止语文, 其他科目也可以参考。”

比如英语,就可以用“a number of”和“the number of”, 或者“before long”和“long before”这

种易混淆知识点来出题。英语课代表陆殊凝昨天就专门来跟她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到她首肯后,也打算运用到

英语早自习。

虽然每个早上最多就玩一轮,花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左右,但不仅能调节气氛,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

学们参与度和兴致都高。

后来,连政治课代表都恨不得借鉴这个游戏,毕竟“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也是有同学混淆的

呀。

这个游戏推出一个月后,江月影和陆殊凝之前总结的题库基本都用完了,便索性向班上同学征集题目。一

下子,又提高了参与度。

也不知是误打误撞还是怎么,第三次月考,全班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皆有进步。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