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格神,就是披着神皮的世俗人;神格人,就是披着人皮的概念神。

这两者起源于对中西方神话的研究,神话其实是非常古早的文学形式,就像一个文化的婴儿童谣。它将持续影响后来者,刻在DNA里,支配一切本土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感觉。

——人格神是( ______ )的传统,而神格人是( ______ )的传统。

A. 东方;西方 B. 西方;东方

……填一下空试试看?

---

---

答案是B。

中国人写作有个习惯,喜欢制造神格人,经常给一些圣人或者皇帝赋予神格,想象他们具有某种超然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从而崇拜和顺从。它根源于农耕文明孕育的整体主义精神。人们崇拜和顺从的其实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人,但是为了方便集权,方便统治和笼络人心,人们会把这个概念包装成一个人的模样。它就代表这个高尚的概念。崇拜这个人就是认可这个概念。

岳飞代表忠,诸葛亮代表智,诸如此类。

西方人则相反,热爱制造人格神,尤其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这是一种海洋商业文明所孕育的个体主义精神。比起崇拜一个金手指拥有人,他们更想亲自上,亲自拥有这个金手指,“那些神和我们没什么差别,他们贪婪又自私,和我们一样,而我们为什么不呢?”

---

那么《天涯客》当然高于这些,它毕竟是21世纪的产物,而且包含一种比较自由的创作思想。

但它确实又携带着中国文化的某种DNA,在模糊每个人人格的边界,为了概念的完善,而牺牲人格,注入神格。

温客行,周子舒,叶白衣,这些人打动你的主要是他们富有张力的轨迹,但是你可能读起来会感觉自己一直是旁观者,是在一边站着去鉴赏这些人的。

雾里看花的感觉。

你不会产生那种接连不断的共情:“他会痛吗?他会有多痛?他为什么做到了?他为什么要去做?他真的能承受这个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难,但他能做到。唉。因为他是xxx。”

然后不会去深思这个问题,逻辑自洽止于一个概念,剩下的都是认可与崇拜。

……

这没什么不好的,距离产生美。

超越人类物种局限性,带来一种特别的美感。

除了会给演员带来巨大的困扰之外,真的没什么不好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