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流放之际,琳琅想要跟他走,他当然不肯让爱妻和幼子跟自己一起去受苦,就劝说妻子带着孩子跟随岳父大人归乡。但妻子非常倔强,“夫君在哪里,妾身就在哪里。”“此心安处,便是故乡。”“我不怕吃苦,我只怕天亮以后看不见你。”

  实在劝不动妻子,他只好偷偷溜走了,一个人踏上了流放之路。但是几个月后,妻子就带着三岁大的孩子,千里迢迢从广陵走到了景德镇来寻找他。

  那天,他刚刚下了窑口,就看到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女子站在门口。他以为是前来送饭的婆子,可走近了一看,他就认出了她的背影,他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她亦抱着孩子转过身来,盈盈一笑,道:“夫君,这次你可不能再丢下我了!”

  他的琳琅,他的好妻子,居然为了他脱下了一袭绫罗绸缎,换上了这样的荆钗布裙。

  在窑口上的日子是辛苦而艰难的,但是有了她在,他就有了一个家,有一个依靠,有一处流浪后可以安息的港湾。

  他们一起携手抚养儿子长大,一起看着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他们看着窑口烧出了一批又一批华丽的瓷器,一起在瓶身的釉面上描摹出最精美的缠枝牡丹和并.蒂莲花。

  他们守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也坚持着生活的快乐……

  直到这快乐,被一场大雨和一场大火给毁灭——

  那一年杏花春雨,绵绵不绝,持续了整整两个月之久。

  偏偏朝廷下达了旨意,要求景德镇按时烧制出一批钧窑莲花碗进贡给皇宫,以恭贺天子大婚。然而,瓢泼的大雨浇灭了窑工们的希望。朝廷规定的上交日子就要近了,窑口的火点了又灭,温度不够、湿度太过、烧出来的都是残缺不全的次品。

  ——如果逾期不交出这一批瓷器,整个窑口三百户人家,都要有大灾来临。万般无奈之下,所有的窑工都联合起来,开始想办法集资度过难关。

  就在那时候,他和当地的督工发生了分歧——那督工主张用这一笔钱去请来“巫师”,焚香祈祷,让老天爷停止下雨。而他主张请来工匠搭建雨棚,解决燃眉之急。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有人提议:钱财分为两半,一半用来请巫师,一半交给他,让他去外面雇佣工匠,再赶回景德镇搭建雨棚。

  时不我待,他收拾收拾就准备上路。临行前,他跟妻子交代了很多话,琳琅也表示了理解和鼓励,“夫君你做的事,你觉得是对的,那就大胆去做吧!”“我和孩子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不用担心!”“这件事关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