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最终能够得了状元,将来,入仕后,也难免会为人所诟病。
心中思绪万千的贺书渊,合上手里的考卷,身体向后,靠在墙壁上,思索着,该如何来,回答这道题。
同一时间,坐在贡院,号房里的霍荣钧,却是一脸的喜色,这道题,一点都不难!不就是“民心,为一国统治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么!”这类文章,平时在国子监里,他也没少做过,满怀信心的霍荣钧,提起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京城的二月中旬,还是严冬季节,天气十分的寒冷,再加上,春闱是科举一途上,最后一道关卡,又每三年,才能有一次,有些身体条件不好,或是心里素质,不好的考生,在春闱开始后的第二天 ,便陆陆续续的有人晕倒,被号军,抬了出去,让贡院里,剩下的人心中,也不禁越来越紧张,也难免会,多多少少的影响些发挥。
第一场三天考完,已经被冻僵的贺书渊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最初参加县试时,那段痛苦无比的时光,也不知道,这回春闱考完,他是不是,还得大病一场!
幸亏,这回不仅是,他有了经验,全家人也同样,都有了经验,贺书渊一出贡院,便被初一快速拉上了,铺着长绒毛毯的马车,一碗温在炭火上,热气腾腾的鸡汤,喝下去,整个人,瞬间活了过来。
接下来的第二场,仍然是,不那么重要的公文写作,对于贺书渊来说,最艰难的,倒是现在,严寒的天气,他不禁,又是在心中,暗暗腹诽,明明一年中,有那么多好时节,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样寒冷的冬天,考试啊!
也许,这也是,考验的一部分?贺书渊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伸手打开了,第三场时务策论的考卷。
这次映入眼帘的,不是简单的,一句题目,而是几则,史书摘录。
《后汉书》:“和帝即位,分谴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通志》:“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侯御史,御史往门外收采,如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之。”
《北使.列传》:“多有妄造无名,共相污谤。”
《晋书》:“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果然是科举制度上,最后一道关卡!”贺书渊看着试卷,心中不禁感叹,显然,它所考核的,不仅仅是,考生对时务的看法,以及解决之道,更是考生的阅读量,以及归纳,分析的能力。
从考题摘录的,史书范围来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考生必须熟读的书籍,如果考生把心思,全部放在,科举重点科目的四书五经上,那么就不可能,读过这些史书。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