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然这些跟胤祺就没有关系了,户部是四哥待的地儿,至于内务府,那是富得流油的地儿,做总管的是太子乳母的丈夫凌普,皇子都轮不着的位置,让太子的奶公来做,由此不难看出皇阿玛的偏心,太子是宝,直郡王是玉,剩下的就是草了。

  这次出来,监国的也是太子,四哥辅助。

  巡查河道,应付沿途官员,还得骑马赶路,胤祺这段时间别提多忙、多累了,特别在皇阿玛眼皮子底下,想偷点懒都不成。

  还真是羡慕福晋,整天吃吃喝喝睡睡,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会儿肯定在京城玩嗨了。

第14章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初二,康熙已被淹地方米价过贵,生计艰难为由,命人截留漕粮10万石,高邮、宝应、兴化、泰州、盐城、山阳、江都受灾七州县各留一万,其余地方各留5500石,然后又截留10万石漕粮,扬州、淮安各收贮5万石。

  这也就意味着被运送到北方的粮食当中,有20万石被截留在了江南,虽然稳定了江南一带的米价,但是却导致北方米价上扬,白米价从一两三钱上涨到一两半,虽然幅度不大,但是粮商而言,却可以从中赚取不少的差价,对于大粮商而言,其中的利润甚至是巨额的。

  毓秀和七福晋没有能耐提前购买江南的新粮,但是去年和前年的陈粮却买了不少,本来只是试试运气而已,所以总共也不过五千石的粮食,反正粮食这东西虽然丰年有可能被贬值,却一定不会被烂在库里,顶多也就是赔点银子而已,折不了本。

  如今北方米价上涨,毓秀和七福晋铺子里的粮价自然跟着市场的价格来,陈粮倒手一卖,从收粮到卖粮,拢共都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便获得了两万五千多两的利润,真的是暴利。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两万五千两白银,要知道亲王的年俸也不过10000两,像胤祺这样的贝勒,每年的俸禄只有2500两,当然文武大臣的俸禄那就更少了,正一品文官年俸只有一百八十两银子,也难怪那么多大臣户部借银,实在是收入太少了,除非祖上有基业,或者有灰色收入,不然指望俸禄养家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