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 · 第一百六十九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孟青走出马车,她垂眸看杜悯几瞬,他今日穿着官袍,也是绯色的,官袍上绣着展翅的大雁,雁的眼睛跟它的主人一样,都在仰望着她。

“谢杜长史给的体面,起吧。”孟青笑着开口,她伸手朝望舟虚扶一把,“吾儿请起。”

杜悯扶膝站起来,他抬手一击,锣鼓声又起。孙县令见状,他笑容满面地迎上来,手上捧着大红花,他俯身道:“下官恭迎郡君落榻河清县,孙某给郡君贺喜了。”

杜悯伸手,“二嫂,我扶你下车。”

孟青扶着他的胳膊走下马车,孙县令立马献上大红花,“郡君,县衙里备好了宴席,还请赏脸去喝杯酒水。”

孟青颔首道谢,她接过红绸缝制的红花,说:“让我娘来替我系吧。”

孟母闻言立马走上前来,她双眼泛红,满脸带笑,接过大红花系在孟青胸前,骄傲地说:“我女儿真风光,真有出息。”

孟父和杜黎也上前来,望川坐在杜黎怀里,他眼馋地盯着大红花。

“好了。”孟母拍拍孟青的背,“系好了。”

“郡君,上轿辇吧。”孙县令道。

“不坐轿,骑马。”杜悯开口,“我把我的马也牵来了。”

“骑马吧。”孟青说。

衙役牵来马,孟青踩着马蹬翻身上马,她庆幸自己曾经试骑过这匹马,上马的动作还算利索。

杜悯接手缰绳,他仰着头看向马背上昂首挺胸的女人,说:“二嫂助我从学子成为士子,我对二嫂的承诺却一个也没做到,今日我为您牵马,甘当马夫。郡君,您坐稳了,我们这就走了。”

孟青颔首,她立在马背上扫视一圈,路两侧围满了人,通往河清县县城的路上,还有许多人往这里跑。

仪仗队走在前方开道,杜悯牵着马跟在后面,望舟和杜黎以及抱在怀里的望川走在马的北侧,孟春和孟父孟母走在马的南侧,孙县令带着衙役和载着赏赐的马车落在后面,马车后还跟着一长串看热闹的人。

这阵仗比杜悯当年授官回乡还要热闹风光。

越靠近县城,围观的人越多,人群里有跟孟青熟识的商人,有义塾里的学徒,有跟孟青打过交道的客人,还有许多陌生的人,成百上千个人因她聚在一起,一个个仰头望着她。

“这是有什么喜事?孟娘子怎么戴着大红花骑在马背上?”不知情的人问。

“该改口了,要叫孟郡君,听说她被女圣人册封为吴郡郡君了。”

“真的?因为什么事被册封的?”

“什么时候的事?”

“具体因为什么事我也不清楚,不过一个多月前就有消息了,我媳妇的亲嫂子是林县尉的妹子,林县尉在一个多月前就听到消息了。”知情的人说。

入县城,事先准备好的竹筒扔进火势旺盛的火桶里,爆竹噼里啪啦响,一直到仪仗队靠近县衙,爆竹声还没停。

衙役搬来下马凳,杜悯扶着马蹬说:“请郡君下马。”

,家里的四只鹅跟望川一样认不得孟青了,她一进门,几只鹅抻着脖子要噆她。

“几只蠢东西。”杜悯跟在后面骂。

望舟一噎,这次反驳不了。

一行人来到中庭,春日阳光明媚,一家人在菜地旁的空阔地方落座。

“杜长史,你怎么在河清县?”孟青问,“我早想问这个事了,一直没逮到机会。”

“我在大半个月前收到郡君离京的信,就请了长假在河清县守着。”杜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是吗?”孟青不信,“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有点不满意了,都请长假了,你该去洛阳守着,我一下船你就来给我请安。”

杜悯抬手拍拍脸,“我这人脸皮有点薄,还有点认生,洛阳不是我的地盘,我担心在陌生人面前跪不下来。”

孟青绷不住笑了。

其他人也笑了,脸皮薄、认生,这两个词如何都跟杜悯扯不上关系。

“你被册封的信送回来之后,他来了一趟,拎了一只信鸽带去怀州。之后你离京的消息送回来,他打发人把信鸽送去洛阳驿站,你们落地只要住进驿站,驿卒就会把信鸽放了。”杜黎代为解释,“老三是昨天中午到的,他来了,我们才知道你到洛阳了。”

“三弟,多谢了啊,今日的体面是你给的。”孟青正式道谢,不得不承认,杜悯穿着官袍跪在她的马车前时,她心里是很爽的,最爽的事还属他给她牵马。一州长史给她牵马,一个曾经瞧不起她的人给她当马夫,她隐约能体会到杜悯当年荣归故里时畅快的心情。

“不要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杜悯不是为了体面而演戏,他在纵马赶往河清县的路上,脑中反复上演着今日的一幕,一路心情澎湃。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