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师尊并未追究,还将自己收入文院听讲,才有了日后的成长。
于孔宣而言,师尊便是如同父亲一般的存在。
在师尊殉道后,他也时常懊恼自己并非人族出身,不能与师尊同行上路。
他曾闯过轮回,却未曾探寻到半点师尊相关的痕迹。
那时候,师尊临行前的托付便是他生活的全部。
后来,孔宣在人族新生后便一直守护,修行上也算有所建树。
在人师殿建立后,他也知晓了文教背后还有师尊未同自己提及的传承。
而如今,他终于知道了,为何师尊总把儒教叫做文教。
因为,这个名号里有师尊心中的家。
第156章 终章
文化事无巨细地询问, 孔宣言无不尽地回答,这对祖孙之间的气氛愈发热烈。
这幅场景莫说其余几位小辈只能旁观,就连申公豹也插不上话。
杨戬三人的目光不时扫过伯邑考, 想要探究他被忽视后的心情。
并非出于关心,纯粹只是好奇。
世子往日无论何时何地,皆是人群中的焦点。如今这般状况, 应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然而, 伯邑考面色依旧和煦, 不见半点不愉。
他含笑听着二人问答, 在一言一语的点滴中拼凑出人族发展历程。
思绪顺着这般历程延续,伯邑考不再如先前那般焦躁。
至少他已经知道,自己先前是为何烦恼。
待到伯邑考的情绪渐渐平复, 文化与孔宣之间的畅谈, 也暂时告一段落。
“以你之底蕴,以后定可再进一步!”
文化对于孔宣的修行进度极为满意,果然不负前世传颂的圣人之下第一人之名。
如今或许只差一个契机,孔宣便可问鼎混元之境。
根据文化的推算, 这个契机应当就在周朝中后期。
提到周朝,文化方才想起周朝如今尚未正式建立。
而今天正是周朝的开创者点燃了线香, 方才将自己召唤到这里。
文化看向伯邑考, 关切问道:“你遇到了什么难事?”
伯邑考刚刚听了师尊对于人族之中各项事务的关切, 不知自己是否应当就此发问, 一时有些踟蹰。
文化见其神色一时为难, 大致有所猜测:“可是为如何安置天下诸侯之事发愁?”
毕竟, 面群情激昂的各镇诸侯, 西伯侯世子与天下新主的立场、感官必然是大不相同。
伯邑考见师尊主动提及, 也不再回避:“正是!天下诸侯先前多有声援, 如今却少有露面。怕是对我并非真心拥护,日后恐生不妥。”
西岐大军一路行进,刚踏出西岐之时倒是曾经拓展过领地。后续商王禅让诏令传下,大军再无建功之机。
如今虽然即将接任王位,却并无与之相应的掌控能力。
伯邑考轻车简从奔赴朝歌,所为不过接受一份大义。
然而,这份大义究竟能得诸侯多少认可,他自己心理却是没底。
毕竟,此次禅让大典前来朝歌观礼的诸侯寥寥无几。那些曾经声称尊奉自己为天下新主之流,更是无一前来。
文化见伯邑考言语中不乏遗憾,直接问道:“你可是觉得这般接任人族大位,不如一路打下江山来的稳妥?”
伯邑考讷讷不语,他心中的确是这般认为,只是不好开口。
毕竟,师尊先前多次提到不可劳民太过,应当尽快安定天下。
若自己妄言征战,怕引得师尊不喜。
虽然伯邑考未曾直接开口承认,但文化又如何不知,他这般态度已是默认。
他也不同伯邑考绕弯,直言不讳:“倘若给你十年时间,任你征伐天下,你能否开辟一个万年永固的太平盛世江山?”
“或者说,征伐过后能够将天下诸侯尽数废黜,集万千权力于一身?”
文化接连两道反问问出,不待伯邑考回应,便继续说道:“这二者你能做到任意其一,我便许你任意征伐,二十年为期。”
这两个命题皆是太大,伯邑考自不敢应承,微微低头。
见此,文化放缓语气:“以周代商虽合天命,但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朝代轮替、权利变更。其中不涉及任何社会结构变革与进步,治下万民也不能得到任何实质性好处。”
文化言及此处略作停顿,待伯邑考有所消化,方继续叹道:“纵然这等轮替不可避免,至少也该让这个过程尽力缩短。”
伯邑考自能领会到师尊话语中的拳拳爱民之心,也知其中自有一份大义。
然而,这番言论终究不能解决自己目前遇到的难题。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