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远山做痛心状,呵斥道,“庸医!净是些庸医!”
邱玉萍莫名其妙瞧他一眼,只当他是在朝中受了刺.激,一时疯魔了。
倒是于远山,愈发相信了沈余欢的话。
这婚断不能让沈余欢去结了,可他也不能让晴晴去啊,不若这邱玉萍可不得活剐了他。
……
早春的清晨还带着丝丝的凉意。
最近正逢倒春寒,天气较之前更冷些,哈一口气,雾白色的水汽淡淡升起。
沈余欢从仁和堂出来时,天还灰蒙蒙的,将亮不亮。
她提了一盏油灯照明,路上行人零落几个,喧嚣的集市也还没闹起来。
医馆这几日就要开业,大件的柜子桌椅她已经订好托人送过去了,就是一些药材还需要她亲自挑选。
京都买卖药材有个规矩,寻常的药材可自行购买,也无需任何凭证;而那些珍贵罕见、带有毒性的药材往往需要通过城里的药贩子购买。
药贩子全京都统共五人,东西南北角各一,这四人早已有不成文规定,只做片区内医馆药铺生意,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后来医馆多了,药贩子为了谋财,开始实行每日限量或提前预订,谁银子给的多谁就能拿到药,故此普
通商家能买到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也是为何京都有名的医馆都开始报团取暖,因为只有这般他们才能共享药材,打出招牌招揽更多的达官显贵,以此谋取最高的利益。
但也有例外,那便是这第五个药贩子。坊间称他为“某大包”,因他鲜少出山,每次出山都背着两个驼峰大的药材包而得名。
他所贩卖的药材大多都生长在悬崖峭壁,深山老林,是要豁出了命才能采到的,不过他这些药材只卖有缘人,至于何为有缘人,那就真的只能看缘分了。
沈余欢依照曹老板所言,提前到赤水河尽头,站定片刻,便见一老者步履蹒跚从桥上透白的晨雾中走来,素白的布衫被露水沾湿,银白的发用斑驳的木簪束起,鬓角垂下的两缕发和花白的胡子糅合在一起。
直到看见他背上两个层叠的草白药包,沈余欢才确定他的身份。
她提着油灯迎上去,某大包目不转睛越过她,嘴里念叨着什么。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