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收复安南,设立十三道,设立西南总都司,包括为何实行屯田新政背后的原因。”

第243章 二四三章

  迁都。

  自古烟雨金陵, 六朝古都, 三国建业, 西晋健康, 南唐江宁,到如今的应天府, 一直是神州华夏的执政中心。

  迁都短短两字, 所要改换的又岂止是都城?

  上至江山版图, 朝野风貌, 下至水利,漕运,运输与人口,都要随之更变。

  古来也不是没有立北平为都城的先例,譬如辽与金, 又譬如凉时的大都(注),但这些都是游牧外族, 本就生于北疆酷寒之地。

  而今大随地大物博, 汉人执政,却要将都城迁往北平,那日后的百世百代,千百年后, 万万华夏子孙, 是否也会受此影响?

  车厢内久无人语。

  这其中的利弊太过庞杂, 影响太过深远, 不是他们三人在这一时之间可以辨得清的。

  良久, 苏晋只问:“已定了吗?”

  沈奚道:“朱昱深与柳昀既在川蜀,说明收复安南,建立云贵第十三道已成功,大概只这两日,就会昭告天下,立安南为大随交趾,设立西南总都司,改北平为都城,着手建立北平随宫。”

  “等新的随宫建好,朱昱深会改北平为顺天府,即刻待朝臣迁入。”

  朱南羡问:“定北平为顺天府,那应天府呢?”

  沈奚道:“应天府毕竟是昔景元帝打下来的,祖制不可废,因此会作留都,仍是京师应天。”

  “为了区分,应天府的京师,日后加一‘南’字,是为南京,而顺天府都城,京师前加一‘北’字,从今往后,北平便作北京。”

  “北京与南京两个都城并行执政,是柳昀提议的,迁都不可一蹴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