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为个体平民,我们会觉得重刑主义太过严格,但是重刑主义就是错的吗?”伍爱华微微摇头:“并不一定。”

“是否应该采用重刑其实应该结合当时的背景,刑乱世用重典这个原则在历史上证明并不算错。”

“试想,之前废除死刑的国家也有很多惨绝人寰的犯罪事件,但是因为刑罚的上限就是无期徒刑甚至十几年的有期徒刑,所以犯罪成本很低,在乱世的时候,国家的秩序又如何恢复?”

“朱元璋和他的执政集团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认知的并没有问题,开国之处采用的刑罚原则也没有问题,甚至于朱元璋也考虑了第二代继承人,并且明确告知第二代继承人需要减轻刑罚,治理太平之世。”

“大家对于朱元璋时期法律的唯一诟病,就是重刑主义不应该是残忍又轻重不适应的刑罚,而应该是重罪用重刑,轻罪用轻刑。”

【明朝初期的刑罚还能比五代十国的时候重?】

有古人不禁发出了疑问。

看到这番疑问,伍爱华不由笑了笑:“因为部分史料的遗失,将明朝的刑罚和五代十国对比的话,不一定谁重谁轻,但是就名声而言,还是明朝的立法名声更差。”

“主要还是因为老朱得罪了笔杆子们。”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人都觉得心照不宣。

【人家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老朱是贪污六十两以上统统死啦死啦滴,读书人能不恨他吗?】

【就是,要是不能贪污受贿,读书人的宣纸、徽墨、狼毫、歙砚要从哪里拿钱来买呢?】

【还有他们的红袖添香和软玉温香】

【连画画的颜料都买不起,这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呢?「狗头」】

【你老朱家的子孙蠢猪一个,一年花几万两,咱们官老爷都是千军万马里考上来的人才,一年不应该用个几百几千两吗?】

【关键其实是老朱太抠不愿意高薪养廉,所以风评才那么差,就连咱们现代人都难以理解,要是他和宋朝一样俸禄给够,那贪官杀就杀了,贪污一两杀了我都觉得应该!】

看到天幕上喷发的弹幕,前人都有点咋舌:“贪污六十两就死刑?这……”

除了那些清官,有几个官员一年六十两的孝敬都没有的?

伍爱华看到弹幕之后笑了笑,对着直播镜头说道:“其实贪污六十两死刑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现代可能觉得六十两太少,这主要是因为古代贫富分化过于严重,我们看到统治阶层动不动就是几万两,所以觉得六十两不算什么,但实际上在古代,特别是明朝初年,六十两大概能够换算成120石大米。”

朱元璋原本看到弹幕颇为生气,听到伍爱华的话才稍稍没那么生气,连连点头:“可不是,连六十两都能贪污出来,难道还不该杀?而且咱给的俸禄哪里少了?平民百姓种地一年都挣不到他们一个月的俸禄!”

“明初一石米大概约等于现代1

50斤,六十两大约相当于一万八千斤大米。”

“那时候,大米还是细粮,可不是我们现代粗粮细粮价格倒挂的时代,根据《明太祖实录》,当时六品官员的俸禄也就一百石,也就是说大概贪污了一个五品官一年的俸禄。”

“而当时的农民家庭,中下贫农一年的开支大约就是一两,富农和小地主也就是二到三两,60两足够一个小家庭生活五十年。”

【你说什么,五十年?!】

【我刚刚换算了一下,一万八千斤粮食最多也就大概六万,生活五十年?】

【也很正常吧?全面脱贫之前,很多贫困家庭一年也就用个一千来块钱,明朝贫困人家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他们,能用五十年也不是什么惊人的事情】

【这么一看,六十两真的好多啊!】

【天杀的老朱,我记得当时他好像给藩王一年五万石米的俸禄!你就知道反腐,怎么不知道民众养你们家那群猪有多累呢?】

【老朱的后代确实不行,皇帝虽然奇葩,但是有大臣们从小教导,人品在帝王中还算能及格,有些藩王那简直是凌迟处死都嫌太轻!他们的封地完全是生民涂炭】

看到这些弹幕,朱元璋十分生气。

虽然生气自己的后代居然将封地治理的生民涂炭,更重要的是居然有人敢说要凌迟处死自己的后代?

【五万石,也就是二万五千两?!】

【还有大明宝钞两万五千贯,差不多就是一年五万两?】

【给自己儿孙一年五万两,给六品官员一年五十两?不是,这也太离谱了吧?】

【怎么说呢,就是如果和宋朝一样,给官员和宗室的钱都很多,咱能说他是大方,如果能够一以贯之地让子孙和官员一样节省,咱能说他是爱民,但是自家拿那么多给人才那么少,咱只能说他就是抠门】

【可不是,他少生个儿子,能养一千个官员、五万户人家!要我说还不如生了嫡长子之后直接给他子孙都喂上绝育药,国家财政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大明兴盛指日可待】

【生什么嫡长子?干脆全都噶了,就留皇帝十代单传好了!那还有闯王什么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