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五福晋0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乾清宫,东暖阁。

康熙刚让人送走宜妃,就暗自叹了口气。

宜妃嘴上说着送汤,却是切切实实告状来了。

宫里发生的事自然是瞒不过康熙,那些关于老五福晋的那些传闻他也早有耳闻。

老五这桩婚事确实有些仓促,但康熙也的确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自大清入关后,为巩固统治,缓解蒙古地区的粮食需求,减少朝廷的压力,一直都鼓励牧民垦荒耕种。

塞外苦寒,蒙古牧民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

康熙一直有意倡导科尔沁及周边蒙古地区垦荒耕种。

在他看来,蒙古田地高,且丰腴,雨雪常调,很是适合耕种,再加上,地域广阔,可开荒耕地面积十分客观,若是能合理开垦,前景十分可观。

然而,蒙古族各部长期以游牧为主,不谙农耕,即便是耕作了田地,往往也是播种后便四处游牧,对农作物不管不顾,甚至都不能及时收割。

关于蒙古地区农牧的问题,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康熙的心头大事。

前些年,冀鲁豫连年灾荒,无以为生的农民纷纷出关进入蒙旗地区,为避免事端,康熙暗令各关对灾民放行。

他此举也是有着汉民到了关外后,可帮着牧民垦荒耕种之意。

然自此之后,蒙古王公们诉苦的折子像雪花般一封封递了过来,说一些汉民进入蒙地后,任意开垦,毁坏牧场,盗窃牲畜,致使牧民不敢夜牧,农牧矛盾很是严重,蒙民和汉民矛盾也日益严重。

对此康熙也很是头大。

他主张满汉一家亲,但两个民族融合本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努力了这么多年也只是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更何况蒙民和汉民了。

但在这一众蒙古部落中,康熙发现唯有科左后旗有所不同。

头一年时,科左后旗的岱布和其他蒙古王公一样,也是递了诉苦折子过来的,但之后,岱布的折子越来越少,特别是近两年,不仅不再递折子诉苦求朝廷救济粮了,科左后旗甚至还有余粮外运。

今年九月,康熙出巡塞外时,特意经过了科左后旗的辖区,这才看出些章法门道来。

科左后旗如今半牧半农的模式已初成气候,农牧用地界限分明,局部地区已出现小块农耕之地。

蒙民汉民和谐相处,当地蒙民学着汉民精耕细作的耕种习俗,掌握了选地、翻地、养地、选种子以及引水灌田等农耕技术和方法。

不管是蒙民还是汉民,只要大家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那便自然会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身为该部落的札萨克,岱布能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和事务,可见能堪大用。

清廷对蒙古各部的态度,一向都最先就体现在联姻一事上。

岱布恰好有一对适婚年龄的龙凤胎子女,按康熙的本意,在婚事上,他是不欲让自己的儿子和蒙古王公贵族牵扯上关系,基本是公主或郡主去抚蒙。

目前宫里适婚年龄的公主只有四公主,但康熙早已确定让她下嫁喀尔喀蒙古,底下的几个公主还小,宗室那边一时还真找不到适龄的人选。

老五是在太后膝下长大,与科尔沁那边本也就有着剪不断的牵连。

多方权衡之下,老五就成了这个联姻最合适的人。

“简直是荒唐,岱布好歹是个郡王,家里的嫡女就算不是锦衣玉食,那也是娇捧着长大的,卖炭翁,亏他们想得出来!”康熙拍着桌案,气骂道。

梁九功忙附和道:“万岁爷说的是,都是些没影的传言罢了。”

王公贵族家的女儿,哪个不是从小就娇贵的养着,就算皮肤天生黑上一些,那也是有千万个法子养回来的,大面上总不至于看不过去。

旁的不说,宫里太医院最不缺的就是美容养颜的方子。

康熙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

如今外面传成这样,若是给老五指的这个福晋真的太看不过去,康熙也是怕委屈了自己这个儿子。

梁九功眼观鼻鼻观心,出言劝慰道:“之前御前面圣时,奴才瞧着伊德日小将军的五官很是俊朗,既是双生子,那五福晋的样貌定是也差不了的。”

康熙微微颔首,这话倒是不差。

他这里有画像,从样貌上看,五官长得确实不错。

宜妃这一趟自然不会白来,没多久,大阿哥和三阿哥就被叫到了乾清宫,康熙对着两人好一顿骂。

两人灰头土脸从乾清宫出来时,心里都开始埋怨起了老五,这么点子事情还闹到皇阿玛面前,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

*

紫禁城内的事安清无从得知,她这会手头上可有不少事要忙。

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她阿娘忙着给她筹备嫁妆的事,就把过年的一向事宜交给了她来操办。

年后,二月刚过,康熙第三次亲征准噶尔至宁夏,安清的阿爹和三个哥哥全都上了战场。

满洲人最敬重巴图鲁,靠军功说话,出征前,伊德日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立下战功给她长脸。

安清可不求他们立什么战功,千叮咛万嘱咐要安全第一,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刀剑无眼,只要平平安安归来就好。

前线战事整体还算顺利,不时便有捷报传来,她阿爹他们的军队被康熙留在了后方,没在前线相对也安全了些。

安清的婚事定在五月,本以为会受战事影响,能把婚期往后在拖一拖,但不管是前线还是紫禁城,都没有传来延迟的消息,他们也只能如期准备着。

四月中旬,前线传来了噶尔丹身死的消息,寻报丹济拉等携噶尔丹骸骨和噶尔丹之女等人向清军投降。

没多久,康熙班师回朝,安清的阿爹和三个哥哥终于带着部落的族人回来了。

时间紧迫,去紫禁城送亲的队伍的队伍也即将要出发,这次由安清的三个哥哥护送她出嫁。

一长串马车上装着嫁妆,从草原浩

浩荡荡地向南而去,一路上众人没敢耽搁,半个多月后,送嫁的车队终于赶在婚期前五日到了京城。

送亲队伍由理藩院官员接待,成婚之前,安清等一众人被安排住在了京郊别苑。

五天的时间须臾而过,眨眼便到了大婚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安清就被陪嫁来的嬷嬷从床上拽了起来,别苑的小院里很快也挤满了人,宫里来的喜嬷嬷给她开脸、梳头,好一阵忙活,最后换上皇子福晋大婚穿的吉服。

一切准备妥当厚,她在闺房里等待吉时,身边陪着的是宫里来的女官,没多久外头就热闹了起来,迎亲的队伍来了,门口众人正在想发设法地为难新郎官。

带头堵门是安清的三个哥哥,他们长得本就人高马大,这样并排站着,身后还跟着一排人高马大的蒙古侍卫,看着很是唬人。

前来迎亲的人里,除了太子外,一众年长些的阿哥都跟着来了,一看这阵仗,大家都愣了一瞬。

众人的目光依次从三兄弟身上扫过,最后都齐齐停留在了伊德日的脸上。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