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唐末农民起义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贞观七年的李世民,也在两仪殿中心神激荡。

这一年,他刚刚让人重新编排了《秦王破阵乐》,听到天幕时,他隐隐有些自得,待看到了地图,他顿时激动的两颊通红,感觉自己体内有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之情。

虽然他目前还没有达成这种成就,但他知道,他会做的更好,他的儿孙也将继承他的遗志,做的更好!

这股豪情,让他把之前痛骂的不肖子孙都抛到了脑后。

“诸位!”李世民指天而立,在殿中朗声道:“天幕已经告诉我们了,这就是大唐,是吾辈要努力的方向!”

[这首曲子,不仅代表大唐武德充沛,也包含着太宗皇帝的拳拳爱民之心。

李世民本人为君,勤政爱民,虚心纳谏,在他的治下,创造了后世津津乐道、成为帝王标杆的“贞观之治”,其时政治清明,休养生息,文化繁荣,边疆稳固,天下宴然。

子民皆以大唐为荣耀,胡人皆视大唐为向往。李世民凭自己的实力,成为整个大唐臣民的白月光。

甚至,在太宗皇帝崩逝后,唐朝多了一项不成文的制度--哭昭陵,即太宗皇帝的陵寝。

宋代赵与虤在他的著作《娱书堂诗话》记载:“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

还写了个佐证,即唐代诗人李洞有一首诗《策夜献廉诗》云:‘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痛哭一生休。’

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有冤而无处申诉的,就会跑去哭昭陵,去找太宗皇帝告状。

大家总觉得,如果太宗皇帝还在就好了啊!皇帝一定不会这么胡闹,当官的一定不会这么可恶,大家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太宗,太宗。

太宗皇帝就是后世所有大唐人的心理依靠。

二凤陛下的福泽荫蔽之深远,可见一斑。

当得起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千古一帝不是朕么?怎么这个李世民也是?到底有几个千古一帝啊?

[因此,当凤翔的招降宴会上,响起了这首《秦王破阵乐》,将士们先是沉默,继而痛哭。

他们想起了太宗皇帝,想起了大唐往昔的繁荣强盛,想起了如今成为丧家之犬,心中不是滋味。

黄巢的使者不能理解,因为他从来不是大唐的军人,他生活的乱世,太宗皇帝也早已成为了一个缥缈的传说。但祖祖辈辈生活在凤翔的老百姓记得!

他们听说这件事后,也是恸哭成一片,然后在族老的带领下,纷纷赶到节度使司门前,表示愿意同凤翔军共进退,与巢贼抗争到底!

郑畋当下大喜,直言:人心尚未厌唐,巢贼坚持不了多久的!

也不顾脸上破了相不能见人,立刻派儿子给逃跑的皇帝送了血书。然后出面整理凤翔的防务,并联络周围的节度使,集结兵力,准备反攻。

太宗皇帝,在崩逝两百多年后,以这样的方式,又一次保护了他的大唐。]

李世民没想到故事的发展竟是这样。

他双眼含泪,哽咽道:“朕……朕何德何能,得百姓如此厚爱……”

自玄武门兵变后,他总是担心后世会骂他弑兄迫父,不配为人子,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白白抢了这个皇位。

可现在…现在却听到后世这样怀念他,以至于因为他,还愿意继续守护李唐的江山。

可想到“晚唐”时逃跑的皇帝,碌蠹的大臣,使得百姓流离失所,遭受战火,他眼眶又红了起来。

咸阳宫。

秦始皇的沉默,震耳欲聋。

自地图出现,他就站在门口没动过,大臣也不敢出声劝谏。

这就是君主的“德行”么?

他记得儒家喜欢强调这一套,走到哪里都变着花样的讲故事,劝君主修道德,行仁义。

但在当时的他看来,大争之世玩这一套属实是扯淡。

现在,他是一个大统一国家的皇帝了,他才刚刚转变过来这个思想,天幕就给他砸下来这么大一个例子。

若是他在坚持法治的同时,也行一些仁义的政策,让百姓过得更好,那他百年之后,大秦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脆弱,一推就倒?

这就是那大唐能有将近三百年国祚的原因么?

秦始皇心里微微泛酸,不对,是很酸。!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