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秋交会(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常情况下,小孩子六七岁就可以上学了,显然现在不是正常情况,李麦芒带着罗小田报名的时候,看到不止一个跟罗小田一样晚入学的大龄孩子。

其实在镇上上学并不是最优选择,镇上的条件着实有限,只有两间教室,两个老师,一个教一二年级,一个教三到五年级,语数全科。

两个教室学生人数基本持平,甚至一二年级的教室人数还要多余三到五年级。

因为很多孩子还没等升到三到五年级呢,就被迫辍学了。

这样的条件,李麦芒在刚见到的时候,就想过让罗小田去县里上学,但是她不愿意。

这次不是因为不想离开罗村,而是不想跟李麦芒分开,在镇上上学,她每天都能回家,在县里,两人就要分开了,除非李麦芒去县里住。

孙星也了解到了这种情况,正在着手重新规划镇上的学校,也不是全都为了李麦芒。

王国柱之前就跟他说了,镇上的学校又小又破,当然,不止是他们这一个镇,楼县大多数镇小学都是这样的。

以前还好,大家对于让孩子上学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家里穷,多一个孩子干活,那就省点力气。

现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家庭里,大人进工厂干活了,家离得近的还好,下班就能回家,家稍微远一些,都愿意住在工厂的宿舍里。

那孩子在家就没人管了,家里孩子多,老人也看不过来,反正有挣钱的渠道了,干脆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家长还能省点心。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学校招生,有这么多大龄儿童来报名的主要原因,往常都得是老师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孩子一多,这学校明显太小,老师也不够用,王国柱觉得县里应该多支持他们镇小学,往后说不定其他镇上的孩子还要来这里上学呢。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在他们这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是很正常的事。

县里拨款在罗村附近重新选址准备盖新学校,还要再多招几个老师,不过学校要等到手表厂彻底建成才能开工,建筑工人不够啊。

罗小田上学之后,李麦芒没有去接送她,而是让她跟村里的小孩一起走路去上学,她得有自己的朋友圈。

如果每天车接车送,很快罗小田在学校就会被大家排挤,很难交到朋友。

这样每天多跑跑,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也是童年难得的回忆,不过是二公里,一个小时嘛。

李麦芒有些心虚,毕竟她自己超过两公里都是坐车的,再不济也要骑小电驴,现在孩子的上学路可真艰难啊。

来不及感叹,同市张书记带来一个消息,说是羊城的秋交会要开始了,问她去不去。

改革开放之后,粤省作为最先开放的省份,每年都有两次对外交流合作会,全国各地的工厂都会参与进来,希望能够拿到国外的订单,实现创汇。

李麦芒的工厂作为合资工厂,也可以参加,张爱国的

意思是最好还是参加,主要是他们市里确实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麦芒自行车也算是比较出名的了。

创汇,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工厂不希望自己能干成这件大事,能创汇,腰杆子就硬气。

他们不是省会城市,但是他们有一颗力争向上的心啊,只要胆子大,也不是不能争一争的。

秋交会,李麦芒还真没去过,这种对外交流会其实到了后世也有,不过不再局限于羊城,毕竟开放的城市多了。

李麦芒还有几个工厂的人跟着张爱国一起去羊城了,没开车,一路坐火车去的,连带着还有工厂的产品,李麦芒带的是一辆自行车和几块表。

表是新做出来的样品,还没有开始量产,不过她上秋交会这段时间工厂应该能量产了。

表带她嫌款式不够多,又找村里手巧的妇女做了几款编织表带,其中就有漂亮国国旗款式的,当然,经典的红带五星款式也不能忘。

之前的自行车销售额已经很好的表明了风向,这个款式的虽然张扬,却格外受欢迎,跟大家以为的华国含蓄风完全不同。

他们来的算是比较晚的,毕竟地理位置不够优越,提前来的省份彼此之间已经经过一轮的交锋了。

听到晋省的工厂来了,兄弟省份首先凑过来,秦省跟他们可以说是难兄难弟。

这会儿过来打探他们准备过来卖什么,看看有没有重合的。

“这位是?”李麦芒在这一群人里显得格外突兀,能过来的都是工厂里的话事人,年纪都不小了,都是二四十的年纪,只有李麦芒,看起来就像是谁家孩子带过来了。

“麦芒自行车厂厂长,李麦芒,漂亮国名字,艾薇·摩根。”

“哦哦哦,就那个今年回国的!”秦省负责人立刻想起来了,随即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有什么话就直接说,看你那表情我都替你着急。”张爱国就看不上这种有话憋着不说的样子。

“你看你,脾气这么大干什么,你过来点我跟你说。”

两人走到一边没人的地方嘀嘀咕咕,嘀咕的时候还看向李麦芒所在的位置,等到张爱国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脸便秘的样子。

嘴巴张了好几下,最后什么也没说。

等到秋交会正式开始的时候,李麦芒可算是知道张爱国和秦省负责人为什么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的。

看着旁边好几个自行车展台,展出的自行车跟麦芒自行车同样的款式,甚至配色都差不多,李麦芒一挑眉,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张爱国。

张爱国也只能尴尬的笑笑,麦芒自行车厂要是国营工厂,他肯定会据理力争,至少也得拿点好处。

偏偏麦芒自行车厂是合资,李麦芒又是漂亮国人,他出头不出头都不好,干脆装作不知道。

看到有几个外国人已经在展台那里试骑自行车,李麦芒把自己的东西委托张爱国保管,就准备过去。

张爱国看到她去的方向是那个几个自行车展台,心都要

跳出来了,赶紧又让手下的人看着东西,他自己跟了过去。

“可以适应不同人的身高,家里的孩子从五六岁就可以骑。()”李麦芒过去,就听到对方在这么介绍。

几个围观的外国人看起来还挺感兴趣的,甚至已经有人在试探着询问价格。

有人看到李麦芒过来,以为她只是路人,只有少数人认出了李麦芒,担心她是来砸场子的,用略带敌意的目光盯着她,看她想做什么。

有一说一,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自行车质量还是非常可以的,因为是样品,大概率是高级工人制作的,产品细节部分非常完美,甚至比他们工厂流水线出来的要精细。

这可以理解,毕竟他们工厂的工人都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跟高级工人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也是她之前说的,高级技术工人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因为取代不了。

“这自行车出口你们准备一辆卖多少钱??()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她问,不过没有人回她,大家是竞争关系,谁会傻傻的把自己的报价当众喊出来啊。

东西都差不多,谁的价格更低一些,谁就有可能拿到订单,当然不会说。

“我觉得九十九美元刚好,长长久久,做生意嘛,都想长长久久。”

出来了,长长久久理论重现于世,当然,定价九十九也是个心理战,虽然只差一块钱就到一百,可是一百多和不到一百,给人在心理上的差距可不止这一块钱。

“我们工厂的自行车准备以这个价格出售,希望各位都不要低于这个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售出的自行车,我们工厂保留提起侵权诉讼的权力,会对买卖双方同时提起诉讼。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