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429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存孝死后,剩下的都没太成气候的。职位或许不低,但也不高,中不溜的样子,让人黯然神伤。

郭崇韬拜会了一番后,便放弃了。

新年很快来到,当同光十年(925)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他看着家人兴冲冲准备的鳑头、鳕鱼、秋刀鱼,默然无语。

鱼很好吃,甚至可以当盐用,省下一笔开销。

郭崇韬犹记得,当初前去采买的老仆回来后眉飞色舞,说自己眼疾手快,分别从新潭、南市两个地方各抢了十几条鱼。

回想起京中家家户户屋檐下挂着的风干海鱼,郭崇韬发现,有些节日习惯似乎在不断强化之中。每过一年,都在变强。

太子,应该是支持新政的吧?

郭崇韬从不同渠道侧面了解,太子应该是支持新政的,公开场合发表过很多言论,甚至把不支持新政的官员剔除出了东宫。

那么,他也没什么犹疑了,趁着年节期间有暇,再好好通读下圣人写的书。

第091章 行踪

“太子至长安时,巡视西市,召见诸国胡商,询问商路情况。”正旦大朝会结束之后,喝得微醺的邵树德坐在紫薇城宣政殿内,听中官丘思廉汇报太子行踪。

“八月底至乾州,宿于土豪齐氏别院之内,与庄客一同刈麦。”

“重阳节之时,于邠州宴请父老。”

邵树德没有说话,闭着眼睛,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关西是基本盘,老根据地了。多年来不说投入了大量资源吧,但真的没亏待他们。

官员选拔,关西得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谈,那一大群“大学学历”都没有,相当于“电大”、“职高”毕业的经学生,居然满世界乱窜当官,即便是王朝初年,也不多见的。

农业方面,司农寺培育出来的优秀畜种,第一批就下发到同州沙苑监繁衍,关西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能第一时间用上。

譬如黄芽菜,最先就是在京兆府蓝田县最先推广,渐渐扩展至其他州县。现如今,黄芽菜已经成了关西百姓冬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冬菜。

乌塌菜亦如是。

甚至到了早春,当竹笋破竹而出之时,黄芽菜、笋丝炖煮之时,还能成为一道地方名菜。

河南、河北、河东现在也有黄芽菜了,但铺开面远不如关西,这就是区别了。

关西的商路也被打通了。

丝绸之路固然日渐式微,竞争力比不上海贸。但毕竟还是能赚钱的,且利润很大。这条因为战争而大受影响的商路再次开启,给关西商人乃至普通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福祉。

没有商业,地方经济只会慢慢变得死水一潭。

数十年间持续修建的一等国道,同样繁荣了商业。

作为最先修建的一等国道,两京大驿道早就超出了长安和洛阳的窠臼,延伸到了遥远的边陲。

在关西方向,这条路已经修通到了会州。从明年开始,黄河对岸的乌兰县会征发役徒,开始往兰州方向推进。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陇右和平多年,人口激增,配得上一等国道。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好处,难以——赘述——就连科举考试名额,关西也毫不吃亏,甚至占了点便宜。

看到了这些好处,就能理解关西百姓对邵家王朝的感情。

太子到这些地方转一转,纯粹是再巩固一下邵家的威望,提升一下名声。将来接掌大位时,能够更加稳定。

简而言之,去关西走一圈,效果胜过去河北走三圈。当地老乡说话又好听,就像回到家了一样。

“九月中,太子率禁军至庆州,与东山党项、泾原诸州吐蕃会操。”

“九月底,至东使城天都山牧场,检视军马。又操练军士,赏赐良马数百匹。”

“十月中,于会宁关黄河渡口召集官员问话。查验仓库、船坊,惩处贪官污吏三人。”

丘思廉继续汇报着。

邵树德继续听着。

庆州东山党项早已式微。四十年征战下来,抽调了太多精壮,埋骨异乡者不下五万众。随后又编户齐民,移民安东府,如此一番折腾,基本不剩什么了。

与东山党项齐名的横山党项,差不多是同样的境地。四十年下来,原本归理蕃院管理的他们,现在已转至户部,成了王人。

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反复,一切好似水到渠成一般。

泾原诸州原本有大量的吐蕃部落,唐末时还趁着泾原军东出战黄巢的机会,一度袭占城池。但现在么,也被收拾的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不成气候了。

东使城是唐末时就建立起来的牧场,利用泾、原、会三州的丘陵草场培育马匹,目前大概有十余万匹的样子。天都山草木茂盛,是其核心养马地。

会宁关大库则是河陇一带规模最大的仓库了,原属司农寺,后隶户部,现归税务监。

当初修这座仓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储存来自陇右、河西二道的税款、税粮。

会宁关也是黄河上游水运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或者说起始点。再往上,就十分危险了,只能用羊皮筏子、木排运输。

朝廷在此设船坊,利用大雪山(哈思山)

丰富、优质的木材资源,建造内河船只,沟通关北、河东,也是应有之意。

听到这些熟悉的地名,邵树德不由地想起了当年电扫陇右时的峥嵘岁月。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