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王老将军打了一轮百越就高高兴兴养老去了。留下王贲王离父子俩双列侯,在朝中极为显赫。
这一世眼看着灭六国的进度还能加快,搞不好王离真的会赶不上。就算能赶上,估计也就赶上个燕齐了。
王离还好,章邯是真的赶不上趟。
领兵之前是当少府的,少府管的是宫中事务,和军队不搭边。扶苏登基之后才发现这位少府不去打仗太浪费了,把人调去了军中,否则章邯险些连打匈奴都得错过。
不过章邯年纪更小,不着急拎出来培养。
扶苏和王贲就大秦的下一代武将苗子聊了半晌,王贲还抱怨蒙恬他们成亲太晚了导致自家阿离没几个同龄的朋友。还有个李信至今没成婚,以后生了儿子更够呛。
扶苏:眼光放宽一点,也不一定非要找武将的儿子玩嘛。
看看李斯他长子李由,虽然是文官之后,带兵打仗也是不错的。
王贲:“李斯那家伙年纪忒大,他儿子也大呢。”
扶苏:“他有好些个儿子,总有年纪小的。不行就等李由成婚,应该和李信将军差不多的时候有儿子。
() ()”
“……⑵()⑵[()]『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那这样的话,李信不就要矮一辈了?他儿子和李斯的孙子一起玩,他本人好不容易靠着祖父拉高的辈分又降下去了。
长公子可真坏啊。
王贲替好友李信掬了一把辛酸泪。
但如果李信真的沦落到和李由一个辈分的话,他王贲也是不会为好友发声的。毕竟他和蒙恬是同辈、蒙毅和李斯关系不错,他们都是一个辈分的,可不能被李信连累了。
扶苏和王贲聊得很开心,只有李信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两人聊到一半,忽然送来了新的军情。
这几日大军趁乱袭击,果然让赵军吃了大亏。士兵们根本无心恋战,有人甚至不怕死地抢劫了粮仓就逃,弄得赵军节节败退。
士兵们这个时候哪里能管那么多,秦军来势汹汹,他们也害怕啊。
反正留下来抗击秦军也分不到粮食带回家救急,而且看这架势赵国都不一定能打赢。要是打不赢,分粮就彻底成了空谈,想都别想。
这么算下来,还不如抢一把就跑。
抢多抢少都不吃亏,抢的多了带回去还能匀出一些做种子。
正好最近是春耕时节,带着种子回乡,便能赶上今年的种植。春夏两季靠着野果野菜应当饿不死,到了秋天收获了粮食,这一年的苦日子可就都熬过去了。
相反,要是老实地留在军营里打仗,等到打完怕是都到夏季了。那时候即便分到的粮食多,也只能带回去吃掉,就这还不一定能撑到来年春耕。
打仗不要消耗粮食的吗?消耗一波,回头发下来的能有多少?够他们撑过冬天并留出足够的种子给来年播种吗?
士兵们不是人人都会算这笔账的,但总有人脑子活泛。他们自己算完还告诉同乡,一个传一个,就有不少人心动了。
至于其中到底有没有秦国细作悄悄推波助澜,那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之前士兵打死将军那次,也说不好有没有细作煽风点火——就是那么巧,局势完全按照秦军最期待的方向发展了。
“赵军里逃兵不少,仗着上层混乱没有主将,抢了粮仓就跑。一部分守粮士兵还监守自盗,甚至主动开仓,协助大家一起搬抢。”
守粮兵也是没办法,他们有的自己也心动了,有的则纯粹是挡不住那么多人。为了守粮搭上自己的性命不值得,最后干脆打不过就加入。
等将军们得到消息去制止的时候,粮仓都被搬空了不少。
主将死亡、士气大跌、兵卒逃亡、粮草被抢,桩桩件件的倒霉事凑到一起,兵仙下凡也没辙。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赵军节节败退。连收拾家当再溃逃的时间都没有,最后给秦军留下一个凌乱的大营。
王贲跟着亲爹打仗这么多年,几乎没见过这架势。
他呆了呆:
“所以赵军留下了很多东西在原地,都被我们接手了?”
传讯兵点头:
() “对,尤其是笨重的军事器械,基本都还在。”()
?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所幸他们的军事器械不算太多,毕竟赵国打的又不是攻城战。反而是秦军这边,大营里其实不少云梯战车一类的,都跟在后头缓慢前进呢。
王贲和扶苏吐槽道:
“赵军是守城的,怎么还搞成这样?”
他们秦国的攻城车也不知道抵达城下了没有,这岂不是完全没派上用场。
传讯兵满脸笑容:
“士兵逃亡时把城门开了。”
守城虽然占了地利的便宜,却也阻拦了士兵逃跑。所以士兵就得把城门打开来,否则得困死在城里。
其实大部分士兵都是往后方逃的,他们家在后头。朝后的城门开了问题不大,这边地形不好,秦军很难越过去包抄后面。
也是因为这个,将领那边只着重防守了面对秦军的这个城门,没让人有机会打开。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赵军里有士兵家住我们这个方向,他们要回乡,不可能往反方向跑。所以从背面的城门出来之后,他们就抄小道绕到了正面。”
扶苏明白了:
“我军拦截住了那些人,问出了小道的位置?”
秦军远道而来,对附近远不如本地人熟悉。而且小道不方便大军行走,大部分时候军队不会特意去打听这些。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赵军自己混乱起来了,哪怕安排小股部队奇袭进城也不怕。所以王翦当即决定派人抄小道绕后,混入城中,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城里正乱着,又是趁着天黑行动的。这股进入的部队都没引起什么注意,可见赵军对城池的管理已经彻底失控。
最终小股部队干掉了守门的士兵,主动打开了正门。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正门进入,城池就这么被攻陷了。
赵将们此前还在焦头烂额地处理军粮被抢的事情,一堆麻烦事挤在一起,根本忙不过来。
他们派人去追逃兵,结果出去追人的士兵又趁机跑了一些。
有的是直接跑的,有的是追到人之后抢了对方拿走的粮才跑的。还有的为了逃跑杀了其他忠心于将领的士兵,因为对方阻拦自己当逃兵。
总之整个赵军内部十分魔幻,人生百态全能看见。
赵将们手里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人越少处理事情越慢,收到消息的速度也约慢。这就导致秦军破城这么重大的消息他们也是最后一刻才知道的,根本没机会补救,只能丢下辎重,逃命要紧。
秦军进城之后,抵抗最激烈的反而不是赵国士兵了,而是城中的庶民。
你就说离不离谱?
庶民们还记得几十年前长平之战秦国杀了四十万赵国儿郎的事情,赵人几乎家家都有男丁死在那次的战役里。
这群庶民恨透了秦军,尤其是家中的老人们,拼了命也要提着笤帚之类的东西冲出来复仇。
反
() 倒是那些赵国逃兵(),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对上一辈乃至是上上一辈的仇恨没那么刻骨铭心。否则让他们逃跑,他们怕是也不肯。
传讯兵十分唏嘘:
“这些老人宁死也不肯投降,有些人被按住之后宁愿咬舌自尽。”
男儿郎还没有老妇人有骨气,着实可笑。
扶苏安静地听完,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长平之战难说对错,秦国养不起那么多降卒,又不能放人回去继续对抗大秦,除了杀掉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做确实为后来秦赵对战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因为赵国缺少男丁,往后好几代都人口紧缺。光有女人怎么生孩子?只能慢慢等仅有的男娃长大,一代代重新攒人口了。
反正现在这个阶段,赵国还是缺人的,尤其缺能打仗的士兵。
秦国十分感激白起消灭人口的操作,毕竟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哪怕这么做导致了赵国少有城池肯投降、灭赵之后赵地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被秦国消化,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说起这个,扶苏又问王贲:
“之前有几座赵城投降了,城内情况如何?”
他们当时只关注了城池归属,没太在意底层庶民的意见。那些城主基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赵人,否则或许也是不肯投降的。
想到这里,扶苏一顿,心道也不见得。毕竟能当城主的人,又不是庶民,家里约莫没有儿郎死在长平之战里。
王贲没想那么多,他摇摇头:
“城里庶民的反抗也很激烈,不过那边的情况比这边好一些,倒是多亏了长公子的提议。”
长公子之前向王上进言,说赵国大旱、饥荒严重,既然有城池愿意主动投降,秦国不如支援一些粮食,帮助城中灾民渡过难关。
当时大家只当公子是爱惜人口,有些激进者甚至认为公子这是想要施恩赵人,借此营造好名声。
便是军中,也有部分将领略有微词。
他们认为粮草珍贵,应该留着打仗,怎么能分发给赵人?要是拿去赈济秦国庶民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赵人凭什么?
不过他们有意见没用,王上经过多番考量还是同意了。
后来众人才知道,是他们目光短浅了。赵人拿到赈灾粮之后,闹着不肯归降的都少了。
往日的仇恨是一码事,现在家里要饿死人了。这些粮食是救命的东西,死人总没有活着的儿孙重要。
更何况,还有不少家庭的老人已经在饥荒里去世,剩下的都是对亲人仇恨度没那么高的年轻人。
传讯兵也道:
“王将军也认为这招不错,已经将赵国剩余的军粮分发给愿意归顺的赵人了。”
现在城中的情况就是不肯投降的死光了,其余人被收买或是不敢反抗。赵军全部跑掉,王翦留了一部分人清点财物,继续带着剩下的大军追击。
至于攻城器械,哦,还在路上,没追上大部队呢。
赵人也挺能跑的。!
()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