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登高(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白的天姥山朕去不了,但是我还年轻,努力争取去泰山封个禅还是不难吧?

刘彻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大唐

“落榜之后,仍能有如此俯瞰众生的壮阔气概,放在别人身上想都不敢想啊。”

李世民品味着望岳一诗,联想到这是杜甫落地后所作,他脑海不由勾勒出一个更为狂傲的杜甫。

“别的不提,这狂倒真是和杜审言一脉相承,但是——”李世民的嘴角笑意流露:

“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动从此一蹶不振,反而保持了积极心态,这品质也很可贵。”

是很可贵,所以美好的生活破碎后,杜甫将在他今后的苦难人生里一直坚持不懈地……

活下去。

在《望岳》之后,一阵格外活泼开朗的音乐,女声开始小声哼唱,声音模模糊糊,听不清楚,只听得出来怕是不在调上。

而且,唱的不好听。

五音不全,魔音灌耳。

刘彻不堪忍受地捂住了耳朵。

不会唱咱可以不唱,没必要非得来一段。

对音乐颇有追求的众人不忍卒听,纷纷开始找能堵住耳朵的工具。

“什么东西?苏……坡……艾斗?”耳朵被荼毒,但是不妨碍还有闲心辨认歌词的人。

歌词内容对众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

女声浑然不觉大家对自己的吐槽,颇为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这一次大家听清楚了,不仅听清楚,还看得很清楚,无他,因为字幕出来了。

【苏坡爱豆的笑容都没李的甜,八月正午的阳光都没李耀眼,热爱105度的李,滴滴清纯的蒸馏水~~】

看清之后李白心里咯噔一下。

这李……不会是自己吧?

女声兴致勃勃:

【你要问我杜甫对李白是什么感情?我唱的歌就代表了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杜甫对李白,老爱老爱了。而他俩的相遇,还是要追溯到天宝三年。】

【天宝三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自从十年前进士不第后杜甫一直游离四方,这一年,他游历到了东都洛阳】

【天宝三年,渴望得得到朝廷重用,不甘心做皇帝御用文人的李白终于失望,自放金归还后向东一路漫游,途经洛阳,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终于见面了】

“日月……同天?”

天幕没有放出杜甫和李白具体的相见,而是以一种更高维度的形式展现。

青天之上,一

轮太阳,一轮月亮。

【闻一多先生曾经这样比喻两人的会面。】

天幕附上原文。

“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着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李杜见面的意义居然这么深远。”

孔子和老子都是圣人中的圣人,历史上各种名人相遇层出不叠,但是李杜居然只在这二人之下……

刘彻念着评语,只觉得不可思议。

大唐赚大发了。

李世民满脑子都是这个念头。

初唐还远没有后面开元的自信从容,远算不上稳定。但是,有李杜在,民心何愁不安?

他的心里满是狂喜之情,只屈居于圣人见面之下,这是什么概念?而且相遇还被称为是日月同天的祥瑞。

要知道远避灾异,追求吉祥是古代人们的普遍心理,而自董仲舒“天人感应”之后,灾祥与否和皇帝本人直接挂钩,身为统治者谁不希望自己治下出现祥瑞,哪怕心里知道是虚假的,也要大肆庆祝,以示自己得天承运。

现在,活着的祥瑞出现了。没有什么能比这件事情更能证明李唐王朝的正统性,更能建立百姓对李唐的信心。

确实,看见这一幕的唐朝众人无不与有荣焉,对自身国家的认同感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此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名声不响。但是这两个人,李白没因才倨傲,“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因名畏惧,不敢上前。】

【好巧不巧,爱喝酒,爱旅游,还都很狂。这一相遇啊两人是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于是李白带着自己的小老弟,一头扎进了深山老林里,找那劳什子长生不老药去了。啊不,两位诗人开始一齐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天幕适时放上了一青衫一白衣的两个人,面对美景,两人悠游闲谈,好不自在。

【一同游历的第二年,又结交了高适,三个人喝酒纵歌,并肩同行,一起找仙人,挖仙草,炼仙丹。】

“有个名姓是真不容易……”

高适心里有些酸涩,不过谁让这两个人后世名头一个比一个大呢。高适柠檬了一下很快就想开了。

“不过后面可以不用说了。”他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其他两个人心有余悸地点头以示赞同。

那段为了寻仙访药搞得灰头土脸的日子,在场三人都不太想回忆起。

是真的能长生还好,关键是假的,这就显得很傻。

【这次旅行,杜甫终生念念不忘,他不厌其烦地在诗里多次提起,“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和李白的朝夕相处中,杜甫对李白的崇敬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分别之后,杜甫把自己的思念写成了诗,赠李白,怀李白,念李白,梦李白,春也想,冬也念,每首都情真意切】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句,一一陈列其上。

“子美啊,以你我之间的情谊,不必如此。”

这夸的,李白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看着自己的诗,内心不由升起了一股危机感,虽然都是自己,但是后面的他这么会写,反而显得现在的他很一般啊。

攀比之意油然而生。

“是啊,太白兄放心,我肯定写的比他好。”杜甫心不在焉,给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复。

【分别前,李白曾经赠了杜甫一首诗,上面写道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他们就如同这飞蓬草一般各自飘零,踏上了不同的人生征途,再无缘相见。李白继续仗剑走天涯,杜甫则是开始准备接下来的考试,而他人生中的风浪即将接踵而至。】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