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大汉后世谈(九) 公羊(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总的来说,公孙弘言两语,阐释自己改革公羊派学说的用意,字字句句条分缕析,虽尔简明扼要却都切中于要害——他思索再,知道十余年来公羊春秋之所以能蒙受皇帝青睐而大行于世者,不在于其典章词句精深微妙动人心弦,而在于经传中念念不忘,浓墨重彩的“大一统”、“大复仇”、“夷夏之防”等等理念。这些理念虽然过于激进,却是公羊派立身于朝无可取代的优势。新学再如何强调“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终究没有办法与这样暴烈狂猛的意识形态相媲美。

——与公羊派相比,一切的儒家学派都显得太过于“温和”了。

如今“大一统”的使命已经完成,匈奴也已讨灭;但皇帝雄心无穷无尽,显然不可能纵容西域南越西南诸夷乃至朝鲜等见风使陀坐观成败,养痈而为后人之患。但不同于匈奴这与大汉相伴七十余年不言自明的生死大仇,真要料理四夷变更制度,总得有点交代得过去的理由;也正因如此,才让公孙弘抓住了天赐的良机——若论华夷之辨、中外之分,还有比公羊派更激进、完善、狂猛的么?

而公羊派能抵御新学的关窍,也恰恰便在于此。只要继续往极端方向高歌猛进,一往无前,便算是牢牢站稳了这“诛灭四夷”、“大复仇”的生态位,无论新学如何兼容并包流布广泛,也无法动摇公羊派的根基。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公孙丞相苦心思虑数年之久,便是要为自家的学说谋取这百年不易的地位。

——毕竟是积年的老吏,知道根基深厚比一时的煊赫更要紧千百倍。

当然,这种变革不能由丞相下场推动,所以他才招来自己这一脑子浆糊但经术功底委实超凡脱俗的冤种师弟,借霍去病就学一事连敲带打百般震慑,终于将自己拟定的变革方案塞入了黄生的脑中。不过,为了尽快站稳脚跟扩充力量,公孙弘所定义的新理论未免有些过于极端,即使黄生亦心惊胆战。

而黄生恍兮惚兮,刚刚自新理论的震慑中回过神来,公孙弘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向师弟详细阐述自己变革公羊派的种种构想。公孙丞相浸淫经传凡二十余年,在学术上的造诣委实是举世无双,虽然提出的理论略显极端,但逻辑框架却是严密高妙,没有丝毫的空子可钻。

以公孙弘的论述而言,大汉四面的蛮夷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是拒绝礼乐教化,恃强凌弱而凶蛮横暴,视人伦纲常如无误;这等会被视为无礼无义的蛮夷野兽,被讨伐是理所应当顺天应人。其二则是设法学习汉礼汉制,却是以此强壮自身而觊觎中原;这等便会被视为是“变乱先王正法”、“侮蔑代纲常”,从此不但自绝于天自绝于朝廷,更是与中原一切持孔孟周公之道的儒生结下生死大仇,从此不死不休不共戴天,普天之下凡诵经纶者皆可得而诛之,否则便是“无臣子也”,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了。

面对这样前赴后继无穷无尽的复仇之海,恐怕全盛时的匈奴也要头皮发麻吧?

当然,即使蛮夷格外识时务,愿意服从礼法遵守汉制一切如圣人所命,公孙弘的新体系中也有得是法门制约它——既然司马氏已经考证出所谓“夏后之血裔”,那么中原华夏身为皇五帝的嫡脉,天下宗法绝对的“大宗”,就能理直气壮的干预与教化各边陲蛮荒的“小宗”,轻而易举的将周遭容纳入以中原为主的体系之内,构建皇帝梦寐以求的“天汉”。

——简而言之,这些理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将来扫平四夷,廊清**所预备的。而这样赤·裸裸几近毫无遮掩的进取与扩张**,则恰恰是其余温吞水一样的学说所无法提供的独特价值。

这样的狂躁激进,新学做得到吗?汲黯做得到吗?没那个本事知道吧?

所以说,公孙丞相能十数年简在帝心荣宠不坠,那水平也不是吹的。

而黄生则是全程呐呐,目瞪口呆,言语不得——说实话,他固然对自己这位高权重的师兄期许极深,但心中长久的印象不可磨灭,居然还真以为公孙丞相是以笃实敦厚的谦谦君子作派而身居高位;如今大事临头自家师兄撕下伪装,黄生才在恍惚间瞥见了公孙丞相锋锐莫可比拟的獠牙,一时间受刺激之重,甚至更在那什么魔改得匪夷所思的“新复仇理论”、“大宗小宗论”以上。

……大概看着老实人露出真面目,总有想不到的惊恐吧。

公孙丞相自然对这位怨种师弟的心思一清二楚,但现在大事紧迫,他实在也顾不得维护自己敦厚老实诚恳士人的形象了。在将改革的要点一一讲解完毕之后,他立刻将帛书交到黄生手中,而后郑重叮嘱,让他以公羊派大儒的身份尽快召集关中治公羊春秋的诸生,先把经义的变革定下来再说。

“……记住,这本帛书的种种要点都是你在京中游历思索所得,与朝廷任何官吏都无甚干系——否则牵扯太深,那么政潮立刻便要波涛起伏、不可料理!”公孙弘神色郑重,一一嘱托:“此外,你们若是拟定了变革后的经义,那也不要在京中滞留太久,免遭是非。可以先往北地、赵郡乃至巴蜀西南等等边陲,宣讲变更后的《公羊春秋》,看一看效果如何……”

这些嘱托看似殷切诚恳,但字字句句却又都是在撇清关系,深得老官吏当政处事的油滑老道。但公孙弘骤然提及向边陲宣讲经义,却还是令黄生微微吃惊:

“关中才是文华富盛之地……”

“关中自然是文华富盛,但天下传道的儒生方士,谁不知道在关中扎根?公羊派的新论再如何高妙,也绝不能脱颖而出。”公孙弘直截了当,毫无掩饰:“但边陲就不同了。其一是文风不盛,易于侵染;其二则是得天独厚,适应于公羊新论。但凡边境杂居的士卒百姓,谁祖上没有一二笔与蛮夷的血债?彼等仇怨愤恨之心炙热壮盛,天下莫可比拟,才是最适合公羊派复仇一说的种子。

记住!汲黯之新学既而能以“有教无类”、“万物皆道”拉拢霍去病及万千士卒、寒门子弟;公羊派就能以大复仇与夷夏之防拉拢边地百姓,渴慕功业的戍卒与将领——皇帝固然不能为了公羊派摒弃万千士卒,那难道又能为了新学摒弃边地百姓么?只要边境与蛮夷的血仇尚在,公羊派的根基就不可动摇。“

相较于平日的云山雾绕语义含糊,这算是真正的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再无半点委婉了——毕竟公羊派与公孙丞相牵扯实在太深,已经决计不能撇清干系,唯有拼力拯救而已;再说他这位怨种师弟在大局上的智慧也实在不好恭维,要是不条分缕析解释到最直白的地步,真怕此人会有什么不妙的误解……

黄生目瞪口呆,既觉振聋发聩,又觉不可理喻,荒谬绝伦:“可——可是,边地的百姓,哪里懂得什么经义?他们恐怕都未必会识字……”

“这就不必你操心了。”公孙弘淡淡道:“新学‘有教无类’,它会让边地的黔首读书识字,以此为公羊经义打好根基。”

黄生的眼瞪得更圆了:“可——可设若新学也做不到……”

“设若新学也不能让边境诸民识字读书,那它所谓之‘有教无类’不过欺罔胡言而已,又何惧之有?”公孙弘平静道:“设若它真能‘有教无类’,那么尔等趁虚而入,岂非节省了大半的功夫?无论结果如何,这法子都不会有错。”

黄生……黄生是真的嗔目结舌,言语不得了。大概这位公羊大儒所见毕竟太少,从没有领略过如此细致缜密两头封堵的老辣阳谋,简直有当年苏秦张仪纵横六国时一言而令天下慑服的风范——可公孙氏明明是儒学出身,哪里来的这等细密老练的毒计。

这位公羊派的大儒沉默了许久。虽然震撼恍惚无可言喻,但依旧从公孙弘那正颜厉色而急风骤雨般的暴论中体察到了事情的关键。毕竟是研习经术数十年的大宗师,在默默凝视了帛书半刻钟以后,他终究还是长叹一声,以低沉而喑哑的语气缓缓说出了允诺:

“……我会转告丞相的意思,尽力达成这诸多的要求。那么,公羊——公羊派在朝中的声势,便只有请托于丞相了……”

公孙弘亦然随之沉默。他振衣提起酒壶,倾斜壶身缓缓注水,仔细斟下了一杯热酒,而后双手捧杯,恭敬奉于黄生之前。一双枯瘦的老手虽颤颤巍巍,酒盏中澄澈的酒面却平静如砥,绝无动摇。果然是十余年历练出的功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