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第 363 章 一碗面砸了一个店……(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次在晚杜乡办夜市,其实一开始卫昇真没想过要把这个夜市做得有多大,他就是商人思维,既然拿下了晚杜中学这块地,就想搞点活动,把这块地给炒热了。

结果没想到,在城里摆摊赚不到钱的大学生们,居然真的把小摊搬到了他的夜市上。

而这些淳朴得还没学会宰客的大学生摊主们,也意外地凭借“不宰客”这个独特的卖点,火爆全网,给晚杜夜市吸引了大批游客。

外行看到的就是一个乡镇夜市的一夜爆红,可卫昇却透过这个繁华的表象,看到了藏在背后的残酷真相:这一届的毕业生们,是真的连一个稳定且贫穷的普通工作,都找不到了。

当年轻人脱下长衫,也没办法养家糊口的时候,不想饿死,就只能脱掉长衫、穿上短打,甭管是搬运工,还是街头小贩,只要能赚到钱,面子什么的都不重要。

怀着沉重的心情,卫昇召集公司核心策划团队,丢给他们一个新任务——

去找县教育局,问问全县还有多少像晚杜中学这样的废弃校园。

然后,把所有资料汇总整理成册,他要带着这份资料,去和县领导谈一笔大买卖。

导演现在最怕看到卫昇找人去开会。这小子简直是“前科累累”,他一开会,肯定又是想改他的节目了。

高辉真是又害怕又期待。

害怕的是突然增加的工作量,期待的是,每次卫昇改过之后,好像节目关注度和热度,都比以前又涨了很多。

就拿这次晚杜夜市一夜爆红来说吧,很多没有假期的上班族,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来不了的网友,特别好奇晚杜这个地方,居然把他们前面几期的节目给翻了出来,津津有味地“在线游览”了传说中的晚杜乡。

搞得他们这档节目的播放量,居然莫名其妙窜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播榜,都已经播出了好久的过期节目,楞是碾压了好多正在热播的综艺,高辉还怪不好意思的呢。

但这次,高辉猜错了。

卫昇压根没打算带他们一起玩。

或者说,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别说区区一个节目组了,就是X省电视台,最多也只能捞一个“合作单位”当当,真要做起来,可得往里面砸不少钱。

光砸钱还不够,在卫昇的构想里,要做成这件事,还必须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现在看来,县里已经意识到了这股庞大流量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契机,全县上下都在铆足了劲想要抓住这股流量,可是,单单只有一个晚杜乡还不够。

要想把全县旅游产业都拉起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整个云翔县成为大学生向往的创业天堂,吸引更多有思想、有创意的当代年轻人到这里创业,资本要跟上,政策更要跟上。

拼资本他是不怕的,但是政策层面的事情,就不是他一个小老百姓能拍板决定的了。

把任务分派下去之后,卫昇开始真正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去观察现在的晚杜夜市。

现在的晚杜夜市,已经不仅仅是他们最初划定的“晚杜中学围墙以内”这个范围了,从学校门口的水泥桥走出来,直到镇上的主干道两侧,一到傍晚,街道两侧,就被密密麻麻的摊位给占领了。

想当初他想在这里搞夜市的时候,乡政府还担心他们这里太偏远了,没有游客会来,而且当地老百姓普遍都比较佛系,对于摆摊这种小买卖没啥兴趣。

结果没想到,“真香定律”来得如此之快!

不但乌央乌央的游客来了,全国各地的小摊小贩也来了,就连在乡镇干部们眼中十分佛系的本地人,也跟风弄了些自家土特产,或者自己的拿手小吃什么的,在自家门口支个小摊,再拿一把小竹椅,坐在门口,一边看热闹,一边顺带着做点小买卖。

还别说,镇上真有不少当地居民,因为卖土特产火了,大赚一笔。

杨婶真不愧是镇上的“情报小达人”,发现连外地人都跑到他们这里来摆摊之后,杨婶立刻催促着老伴,让他骑着三轮车,去镇上拉了几袋面粉、白糖之类的回来,芝麻她自己家就有。

然后烧起油锅,炸了好多的馓子、麻叶,一袋一袋的装起来,堆在家门口卖。

杨婶自己也没闲着,批了点花生瓜子回来,炒熟了,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杨叔卖炸货,她就在旁边卖花生瓜子绿豆汤。

绿豆是自己家种的,熬成绿豆汤,不过是用了点柴火和白糖,卖不掉也浪费不了多少钱。

至于花生瓜子?哈!卖不掉最好,她自己平时闲逛的时候,随时都能抓两把带着,还不用花钱去小店买,仔细想想,以前她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么干呢?

一定是因为去小店买东西的时候,能顺便从店老板那里听到很多新鲜的第一手八卦。

本来夫妻俩也没想过要靠这种小买卖挣多少钱,每天能挣个百来块钱,贴补一下家用。

结果没想到,杨叔做的炸馓子和炸麻叶太好吃了,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大宝贝第一个想出来的,居然把从杨家买的炸馓子带到了一个卖羊肉汤的摊子上,把炸得酥脆香甜的馓子掰成小段,泡在羊肉汤里,味道居然意外的好吃!

这下好了,全网都知道,去那家羊肉汤打卡之前,最好先到镇上,找到一个卖油炸馓子麻叶的杨老汉,先花五块钱买一包馓子,再去买一碗十五块钱的羊肉汤,人均二十元,牛肉汤还能勉强喝完,那么一大包馓子,根本吃不完。

这晚杜的老乡们也忒实诚了,现在五块钱在外面能买到什么?好多商场一个小时的停车费都要五块钱了。可是在老杨家,五块钱就能买到一大包香喷喷的油炸馓子。

这消息一传来,老杨叔算是彻底被乌央乌央的游客们给包围了。

炸不完,根本炸不完!

以前每天晚上,老杨头还能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优哉游哉地听会儿评剧,现在好了,因为馓子不够卖,他每天晚上都要和面炸馓子,刚开始只要炸五十斤,现在五百斤都不够卖了,每天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情不自禁就想摆烂。

不炸了,再也不炸了,小店里不是也有馓子卖吗?为什么都要跑到我家来买?

杨婶熟练地给自家男人顺毛,吹捧的话不要钱似的砸在杨叔身上——

“店里卖的馓子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能跟你炸的比吗?我长这么大,就没吃过比你炸的更好吃的馓子!”

“老杨你得坚持住啊,你想想,那些游客,好些都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咱们这儿玩的,人家就想吃一碗正宗的羊汤泡馓子,远来都是客,你忍心让人家白跑一趟?”

“再说了,你看看咱们乡政府的干部们,最近多辛苦呀,穿着红马甲站在路口给人指路,嗓子都喊哑了,人家可是一分钱都不赚的,为的是什么?咱们晚杜的好名声,可不能断送在咱们家手上啊!”

“这样,我让我娘家侄子过来帮两天,给你搭把手,老杨你炸快点,昨天好多人都没买到。”

杨婶说完就开始给娘家人打电话求助,压根就不管老杨头答没答应。

关系到他们全乡的名誉大事,他们老杨家,绝对不能做那颗给晚杜乡抹黑的“老鼠屎”。

夫妻俩整天光顾着和面、揉面,炸馓子、卖馓子,压根就没发现,这几天,他们家几乎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了一万元。

去掉成本,每天的净利润都有将近四千块钱了。

也就是说,如果晚杜乡这个夜市一直开下去,人气也一直这么火爆的话,老两口不干别的,光是靠炸馓子,一个月都能挣到十来万!

两个“玩票”的老人家都能挣这么多,更别提那些最先在萤火虫夜市租摊位的网红摊主们了。

卫昇仗着自己是主办方,脖子上挂着工作证,在夜市上溜达了一圈,听完摊主们每天的营业收入之后,自己都忍不住开始嫉妒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