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土地里[1950] 第73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果不其然,被质疑了以后,唐丽娟没有受到影响,道:“大家听我细说,这个种子来头大的很,名字叫金皇后,同林镇去年有几户人家种了,玉米棒子比我们普通的玉米棒子大了一倍不止。”

她上一次推广打稻机就在不熟练上吃了亏,这一次自然吃一堑长一智。

她说着就把之前去同林镇粮仓拿到的玉米棒子拿了出来,挂在了外面。

“这就是我从同林镇拿回来的玉米棒子,你们看看比我们本地的玉米大多少?”

大家一看,都忍不住拿到了手里,怎么会这么大?

“今年国家想让我们镇也能种上金皇后,你们今年不种也没事,愿意种的人就种,收获的时候自然就见分晓了,不愿种的人看到了结果,明年再种也可以。”

她几句话下来,原本质疑的那个人也没有情绪了。

后面立马就有人说:“他不种,我种,早就听同林镇那边的亲戚说了去年她们那里有玉米良种。”

靠地为生的人们对于这种事情本来就比较在意,听说过的人也不止一两个人,于是乎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就连一开始怀疑的那两个人也说道:“那我们也种一些,要是没长出这么大的棒子,到时候来找你们麻烦。”

“来就是了,我们又不会跑。”唐丽娟笑道。

这一次,唐丽娟宣传的时候完全没有怀疑,她今年也种了两块玉米。

玉米是很好的农作物,它比红薯土豆大米都好保存,缺粮食的时候做成玉米饼能充饥,不缺粮食的时候能存放起来。

玉米慢慢地抽芽,两片长长的叶子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出来和本地玉米的不一样了。

这个品种的叶子更宽更厚。

于是,又有不少人开始补种良种玉米了。

冬土豆成熟的时候,玉米已经到人的大腿位置了。

戏班子终于到了雨兰镇了,大家就差敲锣打鼓了,提前两天就去晒谷坝子搭好了台,等着她们来唱戏。

唐丽娟心说,应该不是唱戏吧?

不过她也没有直说,反正雨兰镇的乡亲们也想热闹热闹了。

他们的晒谷坝非常大,大家把台子搭得稍高了一点,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坐在下面看。

十村八店的人都来了。

“不知道有没有关公耍大刀?”

李松青来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她忍住了笑,看来以往大家的娱乐都很统一。

很快,幕布拉开。

没有关公耍大刀,可很快所有人都沉浸在水灾中。

她们的舞台实际上非常简陋,一部分靠演员,一部分靠声音,绝大多数部分靠的是台下观众的经历。

大水的声音,哭喊声,仿佛把所有人带回了曾经经历过的灾难。

台上的人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妻离子散,家园被毁。

平城本就是多灾的城市,每隔几年就要经历一次水灾。

哪里是表演,那是多少人过去的经历。

台下的人已经开始止不住流眼泪。

那个时候灾难来的太快,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去流泪悲伤,马不停蹄地忙着活下去。

直到此刻。

于是乎,这一出戏,雨兰镇的人是百看不厌,直到她们离开,大家都还在讨论。

戏班子离开的时候,玉米杆已经有小学生那么高了。

随着玉米杆开始长高,镇上的人们又担心刮风,一刮风,玉米容易倒了,这个时候就得快点扶起来,用竹竿固定。

这天晚上,屋外面呼呼风声。

唐丽娟惊醒,一听,大风啊!

她打着手电筒出去,一出去被吹了一脸冷风,院子里的的几个袋子被吹得呼呼作响。

这风真大!

镇上大多数人都已经出来了,远处好多山上都有人。

大家都是庄稼人,庄稼可不能出问题。

大家见面打了招呼,就赶紧抱着竹竿去看玉米。

唐丽娟的玉米地倒了一大片,她赶紧挨个扶起来,又用竹竿挨个固定。

就这样忙到了下半夜,大风一直没停。

唐丽娟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山,那边的森林被刮得树影耸动。

这么大的风,还持续这么长时间,这种情况以前也没遇到过。

好在,天快亮的时候,风停了下来,唐丽娟也把玉米都固定好了。

她回家的时候发现已经7点多了,干脆就不睡觉了,直接去粮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