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徒年少时就封了个侯爵,不过是个虚名闲职,这个少年郎不甘心,就央求着父母,最后成了宫里的近卫,从一个小小的侍卫做起,做到如今的皇城统领。先帝疼爱这个小外孙,就是如今陛下也极为信赖这个外甥,年轻人前途大好啊。
刘禅感叹了一句,慢悠悠晃回了府邸。他的年纪大了,前几天还上奏要乞骸致仕,被陛下留中不发,但刘禅心里明白,这个首辅的位置终归是要让出来,让给更年轻的帝王心腹。都这把年纪了,位极人臣,也没什么好恋权的。
至于儿孙们嘛,他向来多子多福,光是儿子就有五个,孙子十几个,去年连曾孙都抱上了。两代陛下看在自己的脸面上,对自家人多有照顾,已经很不错了,难道还要让他一个个想办法安置吗?真是吃饱了闲得慌,儿孙自有儿孙福。
像他这样年纪和权势的人,就该一大早起来买条鱼,让后厨剁了鱼头烧汤,把身子蒸一蒸,配两个蔬菜,再在树下眯一眯,起来喝口茶,好好吃一顿。下午呢,就去逗逗儿孙,或者拜访一下老友,等到晚上再一家吃个团圆饭。
这日子神仙不换啊,他果然是贪图享乐的人,啧,享乐有什么不对的?他又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儒生们。
做人要知足,就像当年先帝还是太子时,自己就跟随对方,矢志不渝。所以要说才华,远有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最后法正丞相去世后,先帝还是选择他继任丞相。换作之前,刘禅不敢想这个位置,毕竟他不是孩子了,知道自己的父亲和身世。
就凭当年刘备给刘玥挖的坑,他没被杀就算不错了,最后是看在赵云的面子上,刘玥才留下自己,让他跟在太子身边长大。
可谁让刘维不介意,而自己又和刘维一起长大,甚至太子被贬时,他也始终跟随左右。刘备的事情毕竟是上一辈的恩怨,而上一辈的人早就仙去很久,谁能拦得住现在的陛下?
刘禅自知不是智谋卓绝之人,所以在丞相位置上做得战战兢兢,生怕有一点疏漏,虚心请教。这样做了十几年,反而得了个稳重老成之名,虽比不上诸葛丞相,并无十分建树,却也足以震慑四方,让群臣敬服。
而说句实在的,以刘维的性格,也幸亏是他做丞相。换做任何一个锐意进取的丞相,都会和这位强势的帝王争执起来,又或许,这正是刘维选自己继任丞相的原因?
所以,当先帝提出废除丞相一职时,刘禅立时答应了,并且在朝堂之上站在刘维这一边,说服众臣同意。凭着先帝的愧疚和感激,他在新建立的内阁中占了一席之地,并在刘维去世后,成为首辅辅佐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如今的陛下。
刘禅并不恋权,依旧是那般稳重老成,从不妄图以自己的身份去压制新皇。所以新皇投桃报李,对他极为倚重厚待,乃至于连家里子孙都获封爵位官职。刘禅也不介意,他一向觉得做人就该学贾文和。
当年太子被贬时,贾诩是太子老师,便也提点了刘禅几句,真是受益终身。
顺势而为,急流勇退,所谓善终,无非如此。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