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打饭,如果村里人干活家里没人,把孩子放在学堂的,学生便宜一些,五文钱一顿饭。”
话音一落村里人就喧闹起来了,“这食堂就是下馆子呗,想吃什么来选什么。”
“不是,是只有那几种,我们想吃啥选啥。”
“我媳妇儿不在家我天天凉水啃馍馍,这回能来这吃了,还能吃口菜。”
李钰菜卖的便宜,又能尝到好几样,村里人不少来吃饭的,把孩子托付这里的也有十多户,这些小孩别看个子小,饭量倒是不小。
每天大概赚个130文,最多的一天赚了220文,人太多菜不够了李钰又临时炒了两个菜。李钰这食堂办的成功,自己也省事,每天都有村民来吃饭。
食堂现在三天一换菜牌,直接挂在书院门口,路过就能看见,但是乡亲们大多不识字,孩子们跟着林时有学了这段时间有些字倒是能念出来了。
村里开了个书院食堂,就相当于村里开了个小饭馆,可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了。
中午日头正高,天气热的人心里也燥的慌,几个妇女和汉子坐在村中大树的阴凉下乘凉。
“咱们这村里还真来了个有脑子的,你看那林家的汉子和他的哥儿,又是教书又是卖吃食,我看这银子都被他们外来的赚了!”一位妇人摇着扇子,嘴唇一张一合地停不下来。
“可不是嘛,咱们村有钱去吃的还真不少,你看那王大海天天去,我看啊八成是相中人家的哥儿了!”旁边的人都互相挤挤眼睛不怀好意地笑了。
人们还是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说着:“听说那夫夫俩太不像话,就顾自己赚钱了,那一家人都不管!”
“你可拉倒吧,我听说是老大老二欺负老三,再说了看那面相也不像是刻薄人啊。”
妇女们一提起家长里短就说个没完,旁边汉子抖了抖烟袋锅子,粗声打断:“你们这些个妇女就爱嚼舌头,我看那林夫子和他的哥儿人挺好,我孙子回来认了不少字呢?”
众人撇撇嘴又小声儿絮叨起来了,刘娇娇没注意这头的人,直接从小路穿过村子。
一个眼尖的妇人指着路边努努嘴:“唉你们看,那是不是林家的那个丫头?”
“听说那个丫头不是亲生的,是媳妇娘家侄女,要我说现在这境地还带着这丫头,这林家也是重情义的。”
“王姑子,你不是媒婆吗,有没有相应的男人给做个媒。”
旁边汉子蹙眉看了看刘娇娇走的小路,这不是去村北边王大海家的方向吗?
王大海家里房子修的好,大门修的高,他在村里田多,又没有老人孩子要赡养,手里有点儿钱,前年自己做主娶了个媳妇儿,但也不是会过日子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