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秋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经常帮同学借资料或者帮老师收作业等等,和大家的关系都好。大家也知道她家里条件不好,虽然都没说,但是平时她帮大家忙,大家有什么吃的或者用的就当做谢礼塞给她。
宁秋的这一番自嘲引来了余酒班上几个差不多情况的同学附和:“是啊,想着要是有份兼职的工作就好了,每个月要是能多个五、块钱,也能宽裕很多。”
林小北也跟着班上的同学往校报、市报投过稿,都是写些短文章,但是投出去的稿件石沉大海,想靠写稿赚钱也没那么容易。去投市报、省报更加难,也不仅仅是你文笔好观点独特就可以的,有时候没有认识的人引荐,根本投不进去。
她大学的时候跟着大两届的学长学姐一起创办了一个文学社,主要是面向全校同学约稿写原创小说的,各种题材不限,被选中的文章会在社团的公众号里展示。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他们几个创办人写的,主要是没经费没名气,人家都看不上。后来公众号算是熬出头了,吸粉上百万,还有了广告收入。
想做这个也没法,这个时候座机还是稀罕物呢,想换成做报纸出版吧,又悬,现在不是后世,什么牛鬼蛇神和冲破性别的爱情都能自由发挥,稍微有些难搞。
但是在座的都是学霸啊!她一个曾从事教培行业的,能想到的也就是去做家教给学生开辅导班了。
她当时之所以休假出去散心,就是因为公司的中小学学科辅导业务面临行业整改,没有什么学生带了,公司也在准备裁员。可见,学科辅导也不是一条一直光明的道路。
也能理解,毕竟教培机构慢慢发展壮大,为了招生大家打出各种“培养状元”“不培养你的孩子就培养你家孩子的对手”,就会导致不良竞争。家长越来越焦虑,“鸡娃”太厉害。久而久之,其实还是普通家庭或者说是农村里的孩子吃亏。教育资源倾斜得太厉害,寒门就难出“贵子”。至于说要对学生进行分流,让一部分人从事技术工种等等,这个不好说。毕竟道理是这个道理,谁家父母愿意自己家孩子去从事钱少事多地位低的工作呢。
但是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只要有教育竞争,就会有这种补习培训源源不断地出现。公平也是相对公平。
只要能保证教学质量,倒也没什么。最可恨的是有些机构为了赚钱虚假宣传,结果找来给学生上课的都是些没有教学功底也没有责任心的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去给学生做辅导功课的兼职?我看大学城这边有初中也有高中,学生应该也不少的。”林小北问到。
既然隔壁陆杨和熊嘉能找到这个渠道,说明补习班在这个时候也是有市场的。只要能让孩子考上大学,不少有钱人家,别说花几十块钱,花上百块钱都不是问题。
哪怕是每周去上两三次课,一次课一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多十块钱。十块钱可以租个小院子了,要是多上一些课,也能攒下一些钱改善生活。
这四年,咬牙熬一熬就过去了,只要他们自己不拉跨,毕业后大有前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