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又是两刻钟,沈翠和穆二胖进了城,去了茶壶巷。

沈家的男人此时都已经外出上工,只郑氏和两个儿媳妇在家。

郑氏在城里住了好几年了,消息当然比沈翠灵通。

听沈翠说要给穆二胖找个比村里教书秀才还好的先生,郑氏没有不同意的。

“前头听陈家那老婆子说,他家大牛找了个举人当老师。我那会就想着咱家二胖不能落后,前两天没事儿我就去打听过去了。陈家找的那个举人,就住在咱们家不远处,过完年就好多人提着礼物上门想拜入他门下呢。那天正好有人经过,我打听了一嘴,说是一年束脩要十两,若是在他家吃住,则还要另算。另外笔墨纸砚那些还得自备,逢年过节也要备礼,加在一起,一年怎么也得十五六两了。”

沈翠和穆二胖空着肚子出来的,当时母子俩正吃着郑氏给他们下的面条。

听到郑氏这话,穆二胖吓得都忘了吃面,沈翠则差点一口面条噎在嗓子眼。

郑氏埋怨的斜她一眼,一边给她拍着后背一边说:“我知道你惯是心疼银钱的,别说你了,当时我听了就惊一跳,所以才没拿定主意要不要和你商量。”

十五六两委实不便宜,像沈大沈二这样,经年累月在城里熬出头的,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五两银子,一年合算下来就是六十两左右。

但两房各还有好些人呢,在城里生活不比在村里,那是样样都要钱。

大人或可俭省一些,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当然不好克扣。

所以两兄弟只会把一半的银钱上交到公中,剩下的留着自家开支。

儿子们一年孝敬三十两,倒不是郑氏和沈老爷子不肯拿出一半给大外孙用,而是真要在明面上支出那么一大笔,小儿媳李氏先不提,而大儿媳陈氏那边,估计得闹翻天。

别的倒也不怕,就怕陈氏打着孩子的名头,说二胖既然能读书,那么他儿子没比二胖小多少,自然也该去读书。

郑氏和沈老爷子虽然私心里更偏疼穆二胖一些,但明面上却得对孩子们做到一视同仁。

那银钱就是绝对不够使了。

沈翠喝了口面汤,把面条给咽下了肚。

肉痛了半晌,她一闭眼道:“娘先带我去老举人那里看看,若真是个有学识的,十五两就十五两!”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反正系统不会骗她,前置任务做完,后头绝对能搞到钱!

郑氏听了她这话,没好气道:“我前头还觉着你变了个人,今儿个听你这话才知道是我想多了。你还真是癞疙宝打呵欠,口气大的很!十五两是普通标准,若是考校没过,听说还要另外给不少呢!”

骂归骂,等沈翠把一碗面条吃完,郑氏也考虑清楚了,一直这么为难犹豫也不是个事儿,是该先去亲眼见识一下那老举人,若真是个才学兼备的,就得早点定下来,不然一个犹豫,又得再等一年。所以她还真把沈翠和穆二胖带去了。

如郑氏所言,老举人家热闹非凡,多得是上赶着要把家里孩子送来读书的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