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他没说出来,而是开始看文章里的内容。

文章讲的是陆江南在大队里办小学的经历,他遇到的困难,又怎么去解决的。

在大队办小学最大的困难,自然是有的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陆江南就一家一家的跑,去说服那些人。

尤其大队里的女孩,七八岁十来岁的女孩,虽然在地里干不了多少活儿,但在家里,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家务,照顾弟妹甚至可以烧火做饭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愿意花费工分送女儿去读书。

陆江南挨家挨户的劝,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的,甚至同意姐姐领着弟弟妹妹来学校读书。

如果家里上学的孩子多,三个孩子只收取两个孩子的学费,五个孩子收取三个孩子的学费。

这样一来,大队里老师们能挣到的工分自然会少一些,但是能来上学的孩子们多了起来。

陆江南还在文章里提到了沈夏来,说沈夏来是大队里BBZL的榜样,正是沈夏来的存在,让大队里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即便是女孩,多学习也是没有坏处的。

文章里还写了孩子们接受教育后的变化,他们不仅识了字,会算一些算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明事理,懂事了许多。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学生们的趣事。

跟着陆江南的文字,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大队里的小学老师。

再配上那几张孩子们认真学习,开心做游戏,辛苦做劳动的照片,确实是让人心里激动又感动。

陈千声看完,把报纸还给沈夏来,说:“确实是一篇好文章,有意义的文章。”

沈夏来与有荣焉:“当然了,我都说了,我是在认真看文章内容,才不是看陆江南的照片。”

这报纸上的一点儿都不高清的照片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陆江南本人好看?

虽然,她也看了,但只看了那么几眼而已。

沈夏来把报纸收好,又问陈千声:“学长,陆江南这文章写的是真的很好,对不对?”

陈千声点头:“是真的好,绝不是体面话,是真写的不错。”

沈夏来突然问:“那你们说,我可不可以多买几份报纸,送给大家啊。”

许培有些糊涂:“为什么要送给大家看啊?”

沈夏来说得理直气壮:“当然是因为我对象的文章写的这么好,我想让更多的人都看到啊。”

其实,沈夏来更多的还是想,让她的一些老师同学们把沈夏来的对象陆江南,和写文章的陆江南,这两者联系起来。

宁州日报作为他们宁州省质量最高的报纸,宁州大学的师生们都会去看这份报纸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