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也是很为难啊,他们下这个结论是慎重又慎重的,可实在是死的太“干净”了。
之后的5号郭富,因其存在明显的生活反应,所以认定为烧死。但他和1到4号有着一模一样的高举双手的姿势,这点非常奇怪。尸体受到高温后肌肉会产生挛缩,因此会出现“斗拳状”的样子,四肢会蜷缩,像是在打拳击一样。可郭富的尸体明显不符合“斗拳状”的特征,也没发现别的痕迹证明是外力作用使其高举双手的。
6号钱易,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视频拍的一清二楚。但钱易抢救时有用过药,现在正在排查那奇怪的死状是否和那些药物有关。
虽然这6人的死因略有差别,但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吴舟倾向于认为这是同一位或同一波凶手做下的连环杀人案。因为死亡时间过于密集,并且案件并未有过任何报道,所以模仿作案的可能性很低。
吴舟在4号下面划了一道线。
相似之处很明显,区别也同样明显。
凶手在杀害1到4号死者时,其实是有些“内敛”的,他对尸体的处理是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比如沉在湖底,或者藏在不起眼的树根。但他却没有认真的藏尸体,所以可见他是不怕尸体被发现的,只是不想尸体那么高调的被发现而已。
这时吴舟忽然想到,4号王安的尸体没有在湖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那时有几个大灯把栖霞湖照的通亮,警察24小时守在那里,所以凶手无法靠近,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尸体隐匿在离湖不远的树根处。
所以栖霞湖对凶手有着特殊的意义吗?
这个暂且不提。
自王安死后,凶手的心境像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再“内敛”的杀人,而是像含着滔天的怒意,极其张扬的用大火活生生的烧死了郭富,又像是对所有人的挑衅,用了某种手段让钱易就那么死在了摄像头下。
连环杀人案的凶手的确是会“成长”,国内外能查到的案例都有这种规律,不过那些凶手的作案时间跨度很长,通过分析凶手的“成长轨迹”是可以知道很多信息的。例如某个凶手曾经频繁的杀人,但中间间隔了两年没有作案,那么这两年他可能是恋爱了或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比较稳定,幸福感也比较强,所以他不再去杀人,但当他和恋人分手或者失业之后,便会重新开始杀人。
那这么来看的话,一中杀人案的这个凶手一定是在杀害4号与5号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从“内敛”变得“张扬”。
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凶手开始生气了?
吴舟敲敲白板,陷入了沉思。
到了下午4点多,邢辉的电话打了过来,吴舟正在分理档案,腾不出手,翻了半天从抽屉深处找到了耳机。
“怎么这么慢!”邢辉说。
“哇靠,我就慢了10秒而已!”吴舟手下不停,问到:“那豆子你查出来了?”
“对。”邢辉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豆子的?”
“唔……一个死者的胃里。”吴舟纳闷的说:“我以为你知道来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