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袍裾生风,吹得寥寥数语一字不漏地进了王朗耳中。少将军痛心疾首,咬牙切齿,暗中下了决心。

奶奶的,等这仗打完,回去就让阿姐给自己说亲,说一门顶好顶好的亲!

作者有话说:

许久没求海星和评论了,新年求一波呗

第71章 朝暮千里伴君归(四)

天色逐渐大亮,水师府陆续熄了灯火,衙役们端着烛台往廊下倾倒。门帘不时开落,沧浪他们还未迈进前厅,便听见屋内传出人声。

“这间屋子统共也才十尺见方,用屏风隔档实属不必,夜间反而多添了两盏灯照明。一年靡费的灯油钱换算下来,能值、值三千七百五十一贯呢。”

声音清脆琅琅,连带着话中算计听起来都没那么讨嫌。王朗引着沧浪,唤了声“善德”,指着临窗说话的年轻人转首介绍。

“先生,这位是常毓。善德,这位是京中派来督建商港的沧先生。”

沧浪含笑致意。

说起常家,闵州八县可谓无人不知。

常家老太爷官至户部给事中,因生性耿介遭鬼头弥谗告,被削职还乡后一门心思钻研起战法军阵,这一钻,钻成个“倚马成文,上马杀贼”的全才。

及至现任家主常敏行,十六岁入县学,庆元三十三年做了太学贡监。在大晏“做官里头还有多少不平处”的风气下,举贡出身的他凭借一身交际本领,杀出进士官的冲围,后又得官荫一子的殊荣,堪称乡绅里的佼佼者。

眼前这年轻人,便是常家三代单传的独子常毓,字善德。

沧浪入座时留神打量了常毓一番:三年前,他随父亲给抗倭乡勇捐粮草时,还只是个面黄肌瘦的小萝卜头。后因常家在钦安惨案中纾难有功,受到先帝褒奖,自此发迹,这位常公子也仿佛萝卜借了春笋身——节节拔高,长势喜人。

许是少年不记事的缘故,常毓敷衍地一拱手,调头便笑向封璘道:“之前几次求见,迟副将都说您不在,这回听说是王爷召见,善德喜不自禁,揣上黄册就来了。”

沧浪觉得这话怪异,又非男女相看,携黄册造访做甚?

他略偏头瞟向身后的迟笑愚,对方了然地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却一心想从军,缠着王爷好几回,谁劝都不顶用,是个油盐不进的主。”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