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文靖安要面对第一关的县试来说,县试考经贴、墨义、四书文和试帖诗,其中经贴就是默写四书原文,必须一字不差。
墨义名义上是考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但考生的理解不能与《四书集注》相违背,这跟默写也没什么差别,考生最多能换个写法表达既定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代圣人言”,谁也不能自言其说。
至于四书文和试帖诗就相对看个人发挥了,四书文的格式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试帖诗也要求是“五言八韵”体,考究的题目都从四书里面挑选。(注1)
那么文靖安当下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了,练字、背书、学八股、学五言八韵诗。
厘清方向,定好计划之后,文靖安就要考虑解决最现实的问题了。
比如第一项练字,李童生是送了他毛笔和砚台,可纸墨他还是得自己买。
但纸墨这些文房用具的价格可想而知。
莲花镇上的那家书肆,一刀普通的草纸是25张,也就16开大小,那也需要10文钱了,更不要说高档的宣纸,即便是镇上一般人家的子弟上私塾,练字都是蘸水在桌面写,或者用木棍在沙土上练习,纸墨太贵,消耗不起。
文靖安当然也可以蘸水练字,但他想的是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为今天缺纸墨,明天就会缺书笔,况且他没忘记自家那两亩田的田契还在李童生手中,所以现在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赚钱。
有了钱,很多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在桃河村这样的地方,辛勤劳作攒一点口粮是能做到的,想要赚钱则是难如登天,否则村子里的人也不必世世代代如此艰辛贫穷。
不过文靖安这几天已经有了灵感。
从陈三娘带他去莲花镇那家盐店出来后,他就借着前世的化学知识做了一些设想,直到分家那天,他趁乱从文家厨房把陈三娘从莲花镇买回来的2两粗盐偷偷带回自己房里,现在便有了用武之地。
正如文靖安前面分析的,这些粗盐并非他前世吃的海盐、细盐,而是充满了其他杂质的混合矿盐,里面有一半食盐成算不错了,这个朝代的人还不懂得分离杂质,提纯析出的办法,文靖安倒是可以做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试一试,但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老天爷是否赏这口饭吃了。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
几天之后到了初十,李童生的私塾逢初十日、廿日和三十日放常假,这日文靖安放假留在家中,文三贵早早下了地,陈三娘和二伯母相约去隔壁村子的大户人家帮做针线活,她们把安安也带了过去,因此文靖安得到了自由的发挥机会。
他先把那2两矿盐取出碾碎,成粉末状之后倒入水中,搅拌得到含有食盐和其他杂质成分的黄褐色溶液。
接着开始制作过滤杂质的装置,找来一块麻布,一块棉布,用麻布棉布盖在空盆子上方,将布拉紧绷直,外沿用绳子捆住,把刚才的黄褐色溶液倒在布上,进行第一次过滤。
第一次过滤之后,文靖安发现原本黄褐色的溶液颜色果然变淡了,变成了淡一些的黄褐色,粗盐里面的大颗粒也被麻布棉过滤掉了,这说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溶液变成了黄色,不过纯净的食盐溶液是没有颜色的,里面还是溶了杂质,他需要制作进一步的过滤装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