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另外两个同学边干活,边摸鱼聊天。关于学校,多多少少有些传闻。

比如学校以前是坟场。

比如女生宿舍楼几零几出过事。

嘉南把脏了的抹布在水桶里搓了几遍,重新拧干,看到放置报纸的铁架。上面有洛陵本地的早报、晚报,也有比较出名的几家全国性报刊。

有的装订成册了,整理得比较妥帖。

也有的还散着,日期也是混乱的。

嘉南始终没忘记过陈熙然在小弥山别墅里说过的话,他让嘉南去翻十年前的报纸版面,找一个叫傅梁的教授和他组建的少年班。

嘉南不是没有想过去找,每每动了念头,却难以真正付诸于行动。

那牵涉到陈纵的过往和故事,嘉南既好奇,又心生胆怯。

她怕知道太多,现下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她也怕变故,以及一切不稳定因素。

抱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嘉南打开了面前的报纸。

特地去找,找起来并不顺利。

报纸的纸张褪色了,泛黄,变脆,翻阅时需要小心翼翼,动作不能太大。

到最后,嘉南几乎快要放弃了,一张摄影照片映入眼帘。

那是张合照,有十来个人入镜。

刊登出来像素很低,加之时间间隔太久,上面印着的人像愈加模糊。

照片底下有行附加的小字:傅梁教授(左一)和他的计算机少年班成员。

拍照的背景是面长满了爬山虎的红砖矮墙,临墙种着挺拔的云杉,枝叶繁茂。

树前总共十六人,分两排站。

站在左边第一个的男人穿中山装、戴眼镜,其余都是些稚嫩的面孔。

嘉南认出了当中的陈纵。

他站在后排最右的位置,比旁边的人都要高。

那一年的陈纵还没有长大,规规矩矩穿着衬衫,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身侧的手无意识地攥成拳头,唇抿成一条线,眼睛望向镜头。

模样有些倔强和拘谨。

那是篇专题报道,深度挖掘,追踪的时间很长。

详细介绍了傅梁教授和少年班的情况。

少年班成立时,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在维持了几年现状后,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被陆续淘汰出局。剩余十人,于二〇一一年公费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习深造。

报道最后附赠了赴美留学的十人名单,嘉南一路看下去,找到了陈纵的名字。

*

“嘉南……”

同来打扫阅览室的女生喊了嘉南一声,同她商量道:“要不我们走吧?我觉得差不多可以了。”

三人马马虎虎完成了大扫除任务。

负责人老师不在,他们将门虚掩上,拎着工具离开。

学校的林荫道上没什么人了,教室里也只剩下两个同学拎着垃圾袋,准备去倒垃圾。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