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贺兰氏的父兄看来,这个胆大妄为杀了梁国皇帝、又不顾部族带新君逃跑的女儿,还让她活着已经是对她的仁慈了。

她在冀州的行宫,也是原本大户人家的院落临时充用的,这日听得外面喧哗,派人去查问,原来是有冀州本地的商人忠心爱国,见贵妇人们都荆钗布裙、素颜朝天,于心不忍,特意献上精美的衣裳与上好的胭脂水粉,斗胆给太后这里也送了一份。

贺兰氏困居行宫之中,闻言一喜,便命人把东西带进来。

那替商人进献物品的家仆捧着东西进来,规规矩矩行了礼。

贺兰氏起身走过去一看,目光滑过衣裳,落在那一盒颇有些眼熟的胭脂上——竟是她在宫中要戚公公进献的那一款。

她看向那家仆,对方不动声色。

自从那晚**梁帝之后,戚公公出宫报信,便再没有回来。

这半年的战争下来,贺兰氏也慢慢明白过来,那戚公公多半是周国安排下的人。

如今看到熟悉而又独特的胭脂,她若有所悟。

是谁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助她逃走,不用为了父兄争天下的念头陪葬,便是在帮助她。况且她也不确定,如果一直违背父兄的意思,自己这个太后究竟还能活多久。

她想,她可以带着新君逃到北边的燕州去,那是她十三岁入长安之前长大的地方。

那里冬日寒冷,可是夏季却美丽,周国的士卒绝不可能追到燕州去。

她只要新君平安快活地长大。

父兄的人日夜在侧,她找不到时机与这家仆单独说话。

不过她想,当初安排戚公公在她身边的人会有办法的。

贺兰氏拿起了那盒胭脂,盯着那家仆,道:“这胭脂哀家喜欢,让你家主人过几日再送一盒来。”

那家仆毕恭毕敬道:“太后娘娘喜欢,是主人的荣幸。奴一定把话带到。”

在士卒日夜看守之下,贺兰氏还是借着量体裁衣的机会,与前来的仆妇换了衣裳混了出去;而新君则仗着年小体轻,从院落不起眼处的狗洞爬了出去。

当然,这些都是贺兰氏父兄后来调查推测的,等他们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太后与新君早已不在冀州境内。

贺兰氏父兄派出了追踪的人马,可是沿着痕迹一路追去,却是越行越往北,待到过了定州,便消失了踪迹。

贺兰氏父兄猜测太后是带新君回了燕州,一旦给他们跑了,要捉回来却不容易。

而此时的冀州内部,梁国兵困马乏、粮草不济,权贵们提心吊胆,还要应付时不时的攻打,而在当地,因为士卒抢夺百姓粮食,激起的民愤越来越大,本地的汉族百姓已经有意识团结起来,或是一个村子,或是一个家族,发生了好几起与抢粮的士卒同归于尽的恶

事件。

甚至不用周国的兵马攻打,只本地百姓的暴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