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今都是根据省份的远近,?直到快要考试前,?方才派任考官的。

毕竟巡考的位置少,?所以并不是谁想去就去的,?再说这可是一门美差,?谁都抢着要去的,?僧多粥少,?只好凭实力说话了。

翰林院出身,?保证了考官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好些个人自从当官以后,就没多少时间再拿书。

到时候出的考卷,半桶水的水平,出了狗屁不通的考题,叫人看了笑话,给朝廷丢了人,那就完蛋了。

于是朝廷每回选拔考官,也是直接通过考试的方式。

幸好姜榆这些年,?见天儿写真题解析,这些知识压根就没放下过。

所以姜铎夫妇先带着炀郎回了老家。

他和宝娘留在京城晚些时候出发,?等老师一家回了京,?宝娘和她娘尚且还有几个月的可以多说说体己话。

在京城待到盛夏,?方才考了试拿着新鲜出炉的任命书,往广省的隔壁福建出发。

这些年,福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读书的人更是多了起来,?七月份,建州已经有很多考生提前到了。

而姜榆他们,到了建州,就被关在了贡院里,这一关就得等到八月份乡试结束,他们才能被放出来。

每个地方的乡试京城都是派出主副两个考官,说起来,以姜榆的职位,做主考官有些欠缺,做副考官又有些太低,不知道是不是太子在其中打点,直接让他做了福建的主考官。

副考官是礼部的一位年轻主事,姓朱,三十出头的年纪,这一路上姜榆发现这朱主事基本上就是啥事都听他的,凡事不冒头不激进。

乡试的考官属于公差,每个考官都有上百两的差遣费不说。

最重要的是,约定俗成的,每次考完试以后,当地的官员们还要给考官们打点的费用,这打点费足有上千两之多。

虽然这些年京城的宅子价格涨了不少,但是一千两银子还是能让人在京城安定下来。

所以对于寒门出身,家庭条件一般的清官来说,当考官是一件美差。

且从他们今儿的阵容,就可以看出,今非昔比了啊!

当初姜榆考试的时候,主副两位考官尚且是一名世家一名寒门的配置,且世家多为主考官,若是副考官不据理力争,排名的事儿基本上都由主考官说了算。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