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会,她要带走我的凤尾琴?谁同意了。”崔玉衡觉得莫名其妙。
“是啊,大奶奶也是说等您回来再说。这颜表姑娘也不知道怎么传话的,让陆先生以为大奶奶赶她徒弟出来,又不借琴,遂去了老太太那儿评理,老太太又把大奶奶叫过去,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奶奶回了娘家。”丽娘是多聪明的人啊,很快就甩锅给了颜姑娘,绝口不提陆先生被气的晕倒的事情。
果然,崔玉衡也不是白当了两年的按察使,他立马问道:“何至于此?不过一点小事情罢了,大奶奶也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呀。”
“他们说了些什么?”
崔大夫人摇头:“你祖母把人都打发出来了,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总之现在就是你姨母晕了过去,我过去看了看,请了大夫,怒急攻心。你家那位,跑回了娘家,老夫人也不发一言,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她说完,又道:“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一家人,这闹的太不像话了。”
崔玉衡往椅子上一坐,沉吟了一下,“那我明日去接他们娘俩回来,否则,别人该说闲话了。”长辈都被气晕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并不是崔大夫人的春秋笔法,而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崔家看中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无论你的道理多站的住脚,但气晕长辈,多半还是年轻媳妇子不对,这样很容易被扣上一个大帽子。
不知道多少御史看着她们崔家,康亲王府指不定也放了探子进来。
“有时候我在想,你若娶个识大体的,是不是会不一样。还是娘太着急了,当时只看你不反对,她家世也配的上,便做了主。”崔大夫人说完,又有些后悔说出了口。
但崔玉衡却道:“娘,儿子有时候也在想,为何那些识大体的才女都不入我的法眼呢?也许儿子本身也是个不怎么识大体,不合格的宗子吧。”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宗子,应该按照家族规定早早选一门合适的亲事,成婚生子走仕途,可他却二十五岁都不成亲,喜爱奢侈之物,不想吃苦,他又何尝是个识大体的人呢?
崔大夫人扶额,“你就不要气我了。”
“那您就该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也要怪你,好端端的跟你媳妇儿说什么你姨母和卢家的事情,话赶话的吵架,她可不就说了出来,你姨母哪里受的了这个气。”
崔玉衡挑眉,“那她是为何说这个的?”
丽娘这时候又插进话来,把陆先生怎么骂张嫣的话复述了一遍。
崔玉衡重复了几个词:“没文采,没学识,刻薄,还有什么,不孝顺是吧……姨母也真是,这是长辈该说的话吗?这事儿本来就不该她出面,那颜姑娘都不知道哪里外三路的亲戚,为了这么个人,闹的要死要活的,以后怎么办?不如就让姨母搬出去吧,这样也避免经常吵架。”
什么?搬出去?
崔大夫人摆手,“你这说的什么话?她寡妇失业,你外祖父和外祖母早就过世了,你舅舅年纪大了,又在任上,她怎么去外边住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