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瑛解释:“这些都是新的!咱们新衙门开张,自然不能用他们脏里吧唧的旧货。”
汪直捂着嘴快步出门,强压下胃里的翻腾,回身指着刑房大门吩咐:“把这屋子给我锁死,贴上封条,以后没我吩咐,谁也不许动用这些玩意!”
怪不得外面无论官民,都说厂卫不是好东西呢,现在连汪直自己都觉得:我是做了一群坏蛋的头儿!
第111章 御用背锅侠 敢情这个“奸佞”的锅不是……
汪直记得很清楚,历史上的西厂开门红、办的头一桩大案,就是一个姓杨的搞出来的。
他还不至于因此就叫手下去四处打探一个杨某某有没有在搞事,该来的自然会来,等着就是。于是汪直就打算先从自己前一年在市井暗访时搜罗到的一些消息入手,办一些谁家违规造房子、谁家强卖民女做小妾之类的“小”案子来练练手。不成想,还没等他正式开展工作,那个杨某某就来撞枪口了。
杨泰和杨晔是父子俩,宣宗朝曾有三位顶尖级的能臣干吏都姓杨,世人称为“三杨”,其中有个叫杨荣,这父子俩就是杨荣的直系后人,是能臣之后。
这时代比现代更重视传承,能人的后人即使什么本事都没有,人品也很低劣,也同样在场面上能得到重视和尊敬。杨氏父子便因此在文人圈里广受敬重。
这对父子显然没继承下来杨荣的本事,谁也没考过像样的功名,只杨泰依着先祖的风光,得过一个指挥同知的虚衔吃了一些年的空饷。这一次是因为他们父子 “暴横乡里,戕害人命”,为仇家所告。
朝廷知道后派了刑部和锦衣卫的人去调查核实。杨晔发觉情况不妙,就跑来京城投奔姐夫——礼部主事董序,疏通关系以避祸。董序恰巧认识韦瑛,于是自然而然地,把新近炙手可热的西厂也当做了行贿疏通的一大目标。
韦瑛其人人品算不得多好,平日里收受贿赂甚至欺男霸女的事儿也都沾染过,只是不算太严重,在这时那可以说就是厂卫官员的常态。但和汪直走近了之后,韦瑛大有收敛,一是因为汪直警告过他,不可做坏事授人以柄,另外他也看得出汪直的为人,有心投其所好,就主动规矩了言行。反正比起追随汪直将会得到的好处,那些小便宜不占也罢。
到了西厂开办这会儿,韦瑛这个骨子不算好人的人,已经在面上做的很像个真好人了。所以一见董序为这事登门拜访,韦瑛面上含糊应对,转脸就把事情原委报给了汪直。
比起汪直准备要办的那些小案子,杨家这案子可就是大案了,只为政治目的,韦瑛也会非常积极。
汪直一听说这桩大案竟然已经砸到了头上,顿时绷紧了神经。韦瑛还在摇头晃脑地憧憬未来:“咱把那老小子抓了,一顿弹琵琶,叫他交代这些日子都给谁送过礼,保准牵出一串蛤.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