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常见米线不同的是,配菜里还有一碟菊花。

谢行舟按一定顺序替沈橘配菜推入汤碗,解释:这是菊花过桥米线,做法不难,只是材料大多是云南特有,外地很难吃到同样味道。

菊花的黄色和豌豆尖的绿色交融,汤色亮丽诱人。将肉和米线一起吸入口中,每根米线上都裹满醇厚油脂,汤的香醇和菊花的清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是鲜美,连灵魂都融化。

和她以往吃过的过桥米线完全不一样!

看沈橘吃得满足,谢行舟表情也温柔,慢条斯理品一口当地土鸡熬煮的汤底。过桥米线原汤汤温在90deg;以上,加入配料后汤温降低,略微烫嘴,却不影响食用。菊花是点睛,汤才是真正的灵魂。

谢行舟吃得很慢,同沈橘讲今天拍摄的内容。他们遇到一位阿姨,阿姨说以前刚谈恋爱那会儿,两人都穷,约会只到店里同吃一碗米线。初恋对象总用粗糙廉价的纸巾认认真真把阿姨坐的凳子桌子擦一遍,然后两人面对面,默默看对方。十几岁的年轻人,除了爱意和勇敢,什么都没剩下。后来,男孩好不容易攒够钱送女孩一副手套,被她小心藏了许多年。再后来,男人终于能买下她逛街时多看几眼的昂贵手链,却成了分手礼物。

他们都离开了蒙自,往后岁月倥偬不复相见。这些年也吃过各式各样的美食,只是每当回到这家店,都会想起十几岁时两人一起分食的米线。即便爱情早已消散,却也永远记得那时的味道。

也许过桥米线注定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食物,不然也不会这么巧,今天采访的故事都有关爱情。谢行舟笑笑:你觉得呢?

第53章

沈橘还沉浸在刚才的故事中,突然被点名不由愣愣啊?一声,像只不在状况的小兔子,呆呆萌萌睁着眼睛看他。

和谢行舟对视几秒,沈橘立刻悟了,试图挽回自己刚才的不在状态:你想说过桥米线的传说?我知道的!

相传有位书生,为考取功名在南湖湖心岛上的书斋苦读。妻子替他准备一日三餐,但书斋与湖岸隔着长长堤桥,每每走过桥的时候,饭菜也凉了。直到一次偶然送鸡汤时,妻子发现汤上厚厚的油脂使热气得不到挥发,食材能够保持温度。于是妻子受到启发,将丈夫爱吃的米线放入鸡汤,再配以佐菜。踏堤过桥,恰好米线熟透,热如新沸。过桥米线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一弯长桥,女子窈窈窕窕提一罐米线走过,回首间岁月也温柔。金榜题名也好,名落孙山也罢,唯此间情义依旧如新。

谢行舟被她这副小学生一样努力想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模样逗笑,伸手往她额上点一下:故事里的南湖在旧城南门,过去转转?

好啊。沈橘欣然答应。

吃过饭天色也暗下来,华灯初上,热气随着夕阳西沉一扫而空,凉风习习。

南湖碧波万顷,火热的凤凰花和蓝花楹的蓝色花海交织,满目胜景。很难想象滇东南的小城里竟然藏着这般景象,也难怪西南联大迁至蒙自开课时,陈寅恪、吴宓等名宿都赞叹过南湖的美景。

一带水上长廊延伸向湖心亭,桥上楼上都有星星点灯的灯光,倒影在水波上,也慢悠悠晃进人心里。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