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因甲兵案蒙冤的人家这么多?”
“甲兵案应当是处置完了。他留在沅庆,是为督管田亩丈量。”
杜启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话间两人正好来到一条岔路前,杜启正又说:“这条路也能回平江,不然就走这条吧。”
杜启正所指的道路两匹马并行都勉强,目光所及处也再没有其他行人马匹,瞿元嘉当下应允,两人走进这条窄道不久,瞿元嘉忽然发现了蹊跷之处——靠近大路的一侧,车马往来不绝,道路旁的农田也都是一派勃勃生机,正是清明时节典型的春耕景象,但是不靠大路的这一侧,农田却毫无耕作痕迹。
杜启正很快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的目光中先是诧异,不多时转作了讥讽,他侧过脸,问紧跟其后的瞿元嘉:“常其深要你走陆路,说了缘由没有?”
瞿元嘉摇头,也问杜启正:“这是谁家的田亩,怎么无人耕作?耽误了农时,影响收成。”
杜启正若有所思地放目远望,仍然问:“沅庆的田亩丈量,进行得如何?”
“听说已经过半。沅庆是山城,田地少而零散,没有什么藏匿的田亩。”
“常其深要发愁了。”
“为何?”
杜启正的目光缓缓滑过毫无耕种痕迹的水田:“朝廷派出大量钦使南下督办此事,任是谁,也不愿意垫底,这不是人之常情。我听说,这一次平江查出大量无主的良田,因无人认领,自然无人耕作。听到时我以为是无稽之谈,不是今天无意走了这条路亲眼所见,我是决计不会信的。”
瞿元嘉的神情也严峻起来:“这是良田,怎会无主?如果真无主,更该改分,不要耽误了农时。”
杜启正凝神思索片刻,无奈地一笑:“去年年末,我在秘书省查阅典籍,我朝上一次丈量田亩,还是太宗皇帝时的事情。但分封田亩,按律,应该是随登造户籍每三年一次。不过允一肯定知道,南方各道的永业田早在高宗皇帝时就已经分完了。丁户死后要交还、供重新授田的口分田嘛……我家世代居住在平江,但我出生时,家中只有三十亩永业田,口分田自我祖父时就没有分过。相较之下,士族人家不仅能买其他人的永业田,口分田不交还也是常事。江南年年发动劳役开垦新田,可开出来的无论是良田还是劣田,从来不知道去了哪里,我的左邻右舍,几代人授田不足,可从来没听说过谁分到了这些田地。这一回平江、或是整个江南、淮南道就算是查出了再多的田,多半还是分不到的。”
瞿元嘉默不作声地望着杜启正,后者继续说:“我不是诉苦,也无牢骚可发。圣人有意重新丈量田亩,圣意自有裁断,诸相公们为天下社稷谋,从江南或是关中推行,都是一件意在泽被后世的好事。但田亩之事,不仅事关万民的存亡,更是多少门第维持的根基,正是如此要害,所以要我斗胆一猜,恐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不是查不出隐匿和贪蠹,而是查出来再多,这田,也分不到寻常百姓手中。就好像这几年徭役和田租明明减了,百姓不觉得日子好了,又好像去年南方大水,我们这些在帝京做官人的,也没谁觉得和往年有何不同……你看这些道路两旁的田地,无人种的是何缘故姑且不去猜,有人种的,一定有为官家种的职分田。”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