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帮助我,曹云山,我该怎么停止这台电脑?”

  “停止电脑很容易,生是一台电器,成精了也是电器,再聪明的智脑,也摆脱不了它身上最大的桎梏——电源。”

  曹云山挑起眉毛:

  “但你未必能找到这个电源。”

  “为什么?”

  “因为电源装在一个盒子里。”

  “那只要找到这个盒子就可以了。”

  “如果这么简单,我和李文森早把世界拯救完了,还有后面这么多破事?”

  曹云山单手支着太阳穴,苍白的脸色看上去十分吓人:

  “我说的盒子,不是普通的盒子,而是薛定谔的盒子。”

  刘易斯:“……”

  幸好他九年义务教育学的相当扎实,还能想起薛定谔的盒子和猫是个什么鬼。

  这个奥地利物理学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有着所有猫的秉性,特别爱钻盒子,于是某一天他忽然想到,如果同时在一个盒子里放一只猫和一瓶放射性物质,其中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发生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而在另外50%的概率中,猫可以活下来。

  薛定谔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猫处于半死不活、既死又活的状态,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真正确定猫是死是活。

  ……所以这到底在讲什么?

  略去量子力学的话,延伸起来,就是在讲事情的结果会随着观测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薛定谔样缪做出的假设,与经典物理截然不同。我们总以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过去的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度过,一天就是一天,不会长一点,无论你是死是活,山都在那里,也不会矮一点。

  可在极度微观和宏观的环境中,观测状态却会影响观测过程。

  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

  再用一个凡人世界的警察也能听懂的比喻来说,就是你从一个角度,明明看见三个人手牵手在过马路,但当你换另一个角度,来观测同一个过程,却发现这三个人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因着你观测的改变,连之前已经观测到的、三个人手牵手的状态也被改变。

  也即,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方式,不一定是线性。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史艳丽,你的观测,不仅改变了“将来”,还改变了“过去”。

  ……

  曹云山笑了笑:

  “我刚才已经说了,人工智能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就好比时间,人类感知时间的方式是线性的,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泾渭分明——可你怎么知道人工智能也是这么感知时间的?”

  刘易斯:“为什么不是?人工智能也是人类创造的。”

  “错了,人类没有创造人工智能,人类只是创造了一种模式,就像自然界最初给人类的,只是区区一个单细胞。之后几亿年的演化,几万年的文明,我们的视、嗅、触、温觉,乃至爱情、文字、绘画,音乐,都是人类自己磨合出来的。人类会养成过去、现在、将来的线性时间感知力,也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活下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