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侯在一旁琢磨, 去年秋他儿子亲自去收割的稻谷,在干旱严重的情况下, 水稻竟也达到了亩产七八担,如今十五担也未必不可能,尚元稹不会拿这种事跟他开玩笑。
“没听过, 不等于没有,如今亩产十五担出现在大周,是百姓之福、皇上之福,说明我大周得上天庇佑,预示大周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此话一出,讨伐之声顿时小了。
众人没料到德高望重的阳平侯会站在齐康那一边,难道亩产真的有十五担?可为什么偏偏出现在贫穷偏远的锦江呢?
“齐相!你怎么看?”皇帝止住众人的喧哗,问齐同敬。
既然皇上问了,齐同敬也不好再装,他不辩驳不反击,而是拿出一个木盒子,把里面厚厚十沓信拿出来,呈给皇上阅览。
齐同敬故弄玄虚,众大臣迷惑,纷纷猜测那信里写些什么。
大周皇帝看完最上面的两封信后赞道:“妙啊!此法不但节省谷粒儿,还可控制种植时间,这个沈瑜真是个妙人!”
皇上叫人把看过的信拿给百官传阅,看完一封传下一封,十封信看完,吵闹的朝堂逐渐没了声音,看齐相的眼神又变了。
齐同敬仍是那副不慌不忙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儿子和爹一个德行,让那些素来与齐相不合的人恨得牙痒痒。
这些信是齐康写给他爹的,不是亲人之间的平安信,而是一封封水稻与小麦种植生长的记录笔记。
在二茬水稻种植之初,齐康就每半个月给他老爹写一封这样的信。把每个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才会每封信都是厚厚的一沓。
当然,齐康把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都归结到新式插秧法和农田深耕细作以及管理上,如此就不会有人探究沈瑜的秘密。
要不说齐康精呢,几个月前他就为自己留了后手。
这些信能够证明他推行二季种植绝非是妄自尊大、任意行事,关键时刻能救他性命。
他爹怎么说也是宰相,再有这些信,即使尝试失败他也能全身而退。
别看齐同敬这会儿一脸的骄傲,其实最初他也为儿子的胆大妄为恼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封封来信,他的担心越来越少,尤其是最后两封,甚至可以说让他欢呼雀跃。
早在锦水川亩产七担时,他就知道,只是那时,因为旱灾缺粮齐康捂着粮不放,这件事也就没有上报。
那时他也只是认为是锦水川土地的原因,一块地高产说明不了问题,直到现在他是真真信了自己的儿子。
今天,他已经预料到那些人会怎样质疑齐康,他这个老父亲得为儿子争脸面。
齐康和沈瑜获得圣赞,大臣们立马转变风向,一改刚才否定加讨伐的态度。
“齐相生了个好儿子啊,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亩产十五担,还是一个女子种出来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