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象的要好太多,他以为这是一门新的语言,结果并不是。
这是古源文,属于上古生活在华夏大地的人族初始文字,之后,跟华夏语一样,由古至今,文字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与华夏语迥异。
但古源文不同,他跟华夏文字同出一源,其后文字演变大相径庭,但在最初的古源文却是趋于一致,几无区别。
这是所有华夏大地上族群诞生文字时必然会感悟的一种源文字,除非采取其他造字法,否则只要走的象形道路,必定会同源。
温汀第一印象觉得古源文跟甲骨文有些像,并非他的错觉,而是两者本就同出一源,还隔得非常近,甲骨文就出自古源文变体,一点不像才是怪事。
温汀捧著书看得津津有味,大致翻了一遍,正准备从头学起,目光扫过前堂课堂,顿住,随后脚步一拐,转向课堂。
温汀随便找了张课桌坐下,刚放好书,眼前景象一变,幻象学堂再次浮现。
温汀心道,果然如此。
这次他学乖了,没有走神,一见先生开始讲课,便立即进入状态,再没给先生训斥他的机会。
许是这边有某种手段能探知温汀思维,先生并未教导上古族群文字演变,而是直接将古源文跟华夏文字结合起来,从最容易现行的华夏简体字开始,详细讲述。
温汀起初觉得太过简单,只要不是特别生僻的字,他都会,结果发现,他了解的还是太少,很多语义他其实都不甚了解。
这还是简体字,等讲解到楷书(繁体),温汀要学的东西更多,更不用说后面的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陶文,那简直像是从新学了一门语言,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压轴的古源文。
当然,这是夸张说法,华夏文字一脉相承,仔细研究就能发现文字演变前后脉络,即便嫁接上从未出现过的古源文也一样,两者简直天衣无缝,放在一起压根没人会认为它们是两种文字。
温汀不认为这是巧合,那就只可能是必然,只是其中联系目前他还不得而知,只能等待以后了解更多再来探究。
温汀沉醉在华夏语学习中,浑不知今夕是何夕,更不知道他的身体随着他对华夏语的逐步掌握,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先是眼窍开启完毕,接着轮到耳窍、鼻窍、口窍。
这是七窍。
再加身体上最后两个连通外界的窍穴,就是九窍。
最后是藏于内的精、气、神三窍。
当温汀学会古源文,正是最后一个神窍彻底贯通之际,他从幻象学堂中脱出,回归现实那一刻,浑身一震。
天地源气蜂拥而入,神窍宛若黑洞一样来者不拒,接着是精窍,然后气窍。
慢慢的,精气神三窍从一个小小窍穴不断壮大,自成世界。
精窍不断演变,丹田成。
气窍不断演变,气海成。
神窍不断演变,紫府成。
当三者演变完成,精气神三窍中心虚无之处浮现一道门户,丹田气海紫府三者合而为一,霎那化作一道流星,撞门而入,本源域现。
天地源气源源不绝冲向本源域,温汀开始觉醒本源。
这个过程,由始至终,温汀意识都处于一片混沌中,直到本源出现,他才从混沌中脱离。
温汀此刻状态非常玄妙,明明他该什么都不知道,偏偏意识一清醒他却对方才自身发生的变化了如指掌。
这一刻的感觉,温汀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待心情稍加平复,他意沉本源域。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