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赵王依然是宗室里赫赫有名的贤王。
这是个不甘平淡的男人,和他的父亲宣武帝比,他对军事方面的热衷还未完全退却。
让这么个闲不住的皇帝,将权力交托给下一代,其实是个很艰难的决定。
就算乾圣帝本人再不爱处理闲杂事务,更好军国大事又怎样?
他完全可以沿袭此前太子监国的模式,效仿他的父亲,皇帝照样是自己当,但是政务先交给皇太子去处置啊!
做出这样的决定,皇后突然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她。
皇帝和皇后到底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祁元询在当天晚上被亲爹叫去吃饭。
乾圣帝的态度很明确,不要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说要退位给你,就是要退位。
祁元询:我的亲爹啊,真是谢谢你啊!
这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吗?
在此之前,乾圣帝一点想要退位的征兆都没有露出来,这也就意味着,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都没有做好迎接新帝的准备。
想让其他人接受,不是祁元询主动就能解决的,还得天子表态。
之后数日的朝会上,天子都未曾打消传位皇太子的主意,还对京外官员与藩王们的反对的奏疏留中不批,态度表露无疑。
而汉王这位二皇子所上的赞同天子传位,只是需要缓行的奏疏,则得到了回复:暂缓是不可能了,传位是肯定的。
祁元询一贯是知道这个弟弟的,汉王上疏赞同,要说他是好意,那就把他想得太好了。
但是正巧,给天子了一个台阶下:连太子之后,储君之位曾经的有力继承者汉王都支持天子传位太子呢!
甭管汉王这个台阶原本是不是想坑祁元询一脸血的,现在,天子就顺着下了!
天子表意都如此坚决了,朝中的大臣们也渐渐松了口。
不管汉王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不会吐血,反正,禅让大典也开始安排了。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回的禅位虽然也是天子突兀之间提出来的,但是好歹有宣武末年那一回的禅让大典可以参照。
前一回太上皇赶着传位,这一回,倒是可以慢慢来了。
正旦传位,当年改元,当然是一件很方便的事,连日子都不用选,可是这一回年初的时候就开始操办,是务必要选好传位大典的时间的。
不能隔得太远,但是时间太紧了又来不及操办,便选了四月份的一个吉日,这是今年距离最近的一个大吉了。
有了几个月的时间缓和,各地的藩王,以及藩属国,也都有时间来京师朝觐,并且参加禅让大典。
即将上岗的新皇帝,作为皇太子,在这几个月里,更是要和他爹做好交接。
朝政方面,需要交接的事务不多。
天子出巡的时候,都是太子监国的,这也就意味着,天子很早就开始向皇太子放权了,朝中的许多要务,早就已经让太子上手开始熟悉了。
但是军事方面,尤其是军权方面,能说道的东西就多了。
乾圣帝本人本身就是个不好朝务、偏好武事的性子。
要不然的话,高皇帝废除丞相之后,天子又怎么会拉起内阁——虽然阁臣们的品阶在朝中重臣面前真的还不够看——让他们在事实上行使了一部分丞相的职能呢?
所以,军权方面的交接,也就是执掌京营、上直卫以及北京护卫军的人选,这都是要看情况的。
在这方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