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她自离京以来,性子野了很多,但还是不太敢孤身一人同个青年男子私会,她需要找人帮她壮胆。在她的内心中,比较笃定先生的心思正放在穆世子身上。昨天牌局上,她看见,就连名花有主的姬玉,见到楚平侯王珩都是要脸红的,却只有先生面不改色、最为淡定。文娥因此推断,先生同她争风的可能性,在周围女性中是最小的。

而且,她觉得王珩有点喜欢她……

文娥想约先生陪她上白云山看杏花。

“这白云山上的杏花,说起来,还同你们医界有着不少关系。说是侯官有位神医名叫董奉的,机缘巧合之下,修得了道术,青春长留,驻颜不变。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白云山上的这片杏花虽然不是董奉的那片杏林,但也是为了纪念董奉而种植的。董奉曾在白云山小住,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山顶修了庙、种下了杏树。听说,董奉无后,死后将毕生所学都传给了他的侄子,而咱们吴郡城里的医仙董昭,就是董奉侄子的后人。”

先生本来没什么心情陪文娥去看花,但听她这么一说,倒让她想起许多事来。董奉的事,她知道很多。她少年时最早看的医书,大半都是董奉写的。她知道,董奉不仅有后,孙子还不少。他当年忽然归隐,也是为了她们阮家的事。今天她来到吴郡,有幸能遇到世人为董奉修的庙宇,总该去拜一拜这位前辈。

先生痛快答应了文娥的邀请,因此,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文娥便派了车马,亲自来接先生上白云山。

以往先生出行都是骑马,但这一次,文娥路上带的东西太多,就只好李岱和甲辰驾车,拉她们出行。

白云山离吴郡城并不太远,马车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山脚下。文娥吩咐李岱和甲辰在山脚下等她们,自己到车后面拎出一个食篮和一个大包袱,打算就她两人上山。

看样子食篮和包袱的重量,不会太轻。

先生皱了皱眉头:“拿这么多东西,你可别想着我替你背。”

文娥笑嘻嘻:“不用不用!”

文娥一边说一边呲牙咧嘴地把包袱往背上扛,看得出,非常吃力。

先生一笑,没理她,只管自己先一步进了山口。刚刚过了一道弯,就见前面山道上转出一个身穿蓝色锦袍的身影。文娥背着沉重的包袱,从后面追上来,同对面的男子打招呼。

“好巧啊!”文娥两颊绯红道。

男子还了一礼,配合默契:“确实好巧!”

先生额角青筋直跳,冷飕飕看了这两位一眼,冷冷道:“要说两位不是约好的,你们觉得我能信吗?”

文娥讪讪一笑,看了王珩一眼。王珩便急忙将文娥背上的包袱和手里的食篮接了过去。

先生很生气。<br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