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琰不是很确定这消息是真还是假,以前也不是没传过这种假消息,但这次……这个节骨眼上,太昊琰总觉得不安,以前的消息都是单纯的废储,但这回还有后半截,欲立公子职。
太昊琰一番沉思后让人请了崇潘来,将消息告诉了崇潘,然后问:“先生,怎样才能有确切的消息?”
崇潘迟疑了下,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消息大概率是真的。
太昊琰看出了崇潘的迟疑,遂问:“先生何不直言?”
崇潘道:“没有任何一位国君能够容忍比自己更有威望更得人心的储君。”
太昊琰无语。“阿父哪天不觉得我威胁到他了?”
国君与嗣君,从一开始就是互相对立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嗣君终将取代国君,因而嗣君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国君,你终将死去,终将被这个人所取代,能高兴就怪了。
但国君又不能没有嗣君,因为无人永生,国君终会死去,若无后继者,打下的江山再辽阔,也不免百年之后分崩离析。
这也是西荒多立少子的缘故,立年长的,九成九骨肉相残,不如立年幼的,对国君无威胁,而有能力威胁国君的时候,国君也老得不能再老了。
在九州那边还好,礼乐体系深入人心,子嗣造反还得考虑政治舆论等问题,社会舆论和压力足够逼得不孝子不得不孝顺,哪怕是和父母有仇,想宰了父母以泄心头之恨的,最终也是要妥协于现实的。
社会不会答应子女因为任何原因干掉父母,哪怕父母有错在先。
父母哪怕是错的,子女也必须服从,不然就是不孝,而最大的人伦之罪莫过于不孝。
因而礼崩乐坏之前,九州那边的嗣君们都会可着劲的憋半辈子,甚至一辈子,争取熬死父母,至于漫长的隐忍压抑,最后是沉默中爆发还是变态,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西荒完全是另一个风格,礼乐道德是什么?
在这片资源贫瘠的土地上,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孝道,呵呵。
弑父杀母在这片土地上需要承受的代价很小,当然,国君也不遑多让,除非年长子嗣太废,除了混吃等死就没别的能耐了,不然普遍有杀死年长子嗣的习惯。可年长子嗣真混吃等死的话,西荒不养废物,哪怕是公子,毫无能耐,凭什么荣华富贵的活着?
不杀还不行,除非是独生子女,否则待年长子嗣羽翼长成,血亲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