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父亲当时为什么没有救哥哥,也许是像我在祠堂那天一样,在至关重要的时候丧失了理智。谁都有自己的心魔,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心魔左右,而后则一定会付出代价来偿还自己做下的错事。于是父亲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余生的幸福。
他和母亲的关系就此破裂。
其实,母亲也是被心魔左右。她不肯原谅父亲,她将哥哥的死全部归结于父亲的二心。于是,她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同样是往后余生的幸福。
也许,父亲和母亲真的不合适在一起。两个人极其刚硬的性格,势均力敌。都不肯认输,不肯求和。他们始终试图改变对方,却至死都没有结果。
没有人知道母亲死的时候呆滞的目光直直地盯着窗外那只不肯走开的猫头鹰,她嗅着自己身上越来越浓重的死人的气息,她到底在想什么?她谁都不肯见,可是她分明又在等着谁?
而父亲,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对着那盏发出微弱火光的油灯,他无数次提笔又无数次放下。父亲的一生写下过无数文采斐然的文章,可那晚他无论怎么也写不出母亲要的一纸休书。
父亲那么睿智的一个人,可他直到最后也没有想明白,母亲含恨要那一纸休书的意思,其实她是想激怒父亲,她想让他来问问她,为何临死还这般绝情。
人啊,离自己一步之遥的目的地,却偏要选择一百步的那条路,这往往是为了微不足道的面子。可是时间不够了,这条一百步的路,走不完了。
世人立休书结尾处常常这样写:故立此休书休之,此后各自婚嫁,永无争执。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可是父亲该怎样写?因为母亲没有此后了,无法婚嫁,也不可能再跟他有争执。
墨汁在毛笔上停留的时间太长,毛笔终于留不住它,于是那大滴的墨汁就啪嗒一声掉在泛黄的宣纸上,绽放成一朵黑色的血迹斑斑的花。父亲摇了摇头,终于还是就着墨汁掉下来的地方落了笔,他写的是:唯愿来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其实放入母亲棺内的是父亲一生都未说出口的告白。
就是这样,父亲对母亲的爱,就像这封信一样,无奈的只能对着来生希翼,而这份希翼又像个逃犯一样无法示人,只好终生躲避在休书的信笺之下。
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父亲和母亲,他们这一对光明正大的夫妻,而彼此的爱却只能苟且偷生,今生消耗殆尽只好指望着下辈子开花结果。
可是会吗?
我不希望他们来生还会遇见……
我是个不喜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