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了。
子淑回到茗香苑,便径直来到书房,命绿芜在外守门,自己则将谢亦铭留给自己的书信,徐徐展开,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看完后,子淑将信纸熨帖在胸口,心绪久久未能平复。信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愿得年年好时节,与卿朝朝不语别。”
一切来得太快,她甚至不曾有任何反应的时间。昨日才想明白,今日就要分离。
方才的离别,她甚至都未曾好好地看他一眼。
从躲着他,到开始了解到,到接纳他,到而今的离别,她仿佛都是那个极为被动的人,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这种感觉她也说不上来,带着几分羞怯,又带着几分怅惘。
就像他在信中所写的那样,望往后余生,年年好时节,岁岁长相守。
又过了几日,便到了约定开学讲课的日子。子淑也曾向裴氏请示过,望留在家中陪伴她,左右县主不多她一个伴读。
但裴氏却坚持让她前去,在裴氏看来,这等际遇并非每个闺中女子都可得的。子淑既得怡康县主的眼缘,更应该好好伴读才是。
于是在三日后,子淑便和大房的谢念筠一道乘坐侯府的轿子前往沐王府。
谢念筠这日依旧穿一身红衣,只是红衣外又套了一件素色外衫,遮掩了一股子张扬的气质。
她的精神很好,显然是做了十足的准备,带了自己一贯使用的古琴、古棋、字帖、颜料等等,一应俱全。
反观子淑,今日穿得极为低调,女为悦己者容,可这位悦己者并不在身旁,她自然也就淡了打扮的心思。况且,本就是怡康县主的局,主角也当是萧芮。
两个人自上了车后,心照不宣,一言未发。
待到快到沐王府后门时,只听轿夫在外头说道:“两位姑娘,这便到了。”
此时,原本一路随车行走的丫鬟们,便候在轿子门口,伸着手,候着两人。
谢念筠先行起身,与子淑擦身而过的瞬间,说了句:“一脸晦气,穿得这般粗陋,当真是丢永定侯府的脸面。”
不待子淑说什么,便先下得马车去了。
子淑忍了忍,毕竟到了沐王府,也不好此刻发作。便整理下仪容,跟着下了车。
入了沐王府的门,早有婢女们在门口等候。其中一位带她们去往学堂,另留下一人,接应其他随后到访的女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