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爱卿还有何好的意见?”李元嘉环顾四周,语气威严,见众位大臣紧闭双唇,没有再上言的意思,他目光一转,将视线投到彭国勇的脸上:“爱卿向来足智多谋,对这件事想必也有好的办法吧,爱卿可不要让朕失望啊!”李元嘉故意先将彭国勇捧得高高的,再暗中施压让他拿出应对之策。
这几年,虽然因为年龄尚幼,几位摄政大臣总是在重大事件上多加干预,甚至调兵超过一万以上的诏令还要经过这些人的讨论才能予以通过执行,平时的朱批更是要在最后给他们过目审核过后才能生效,虽说三省本来就有监督皇帝的职责,但像他们这样无缝不入,处处插手却还是古今罕见,关键是他们还要给自己安上“匡正君主”的美名。平日里李元嘉多有忍让、憋屈,但在这朝堂上他却也不会让他们多么好过。比如,不是“能者多劳”么,那他就让他们好好地“发光发热”。
彭国勇语气平和地说:“老臣无能为力。”一点也不受李元嘉的挑拨。
李元嘉失望地转回了目光,彭国勇向来精明无比,又怎会在自己正怀疑他的时候跳出来让他抓尾巴。真可惜,狐狸尾巴还没露出来呢。
不过这本也不是他的目的,他心思一转,才道出了今天自己真正的打算:“那就是说,众位爱卿都对此事没有良策喽?不过朕倒是有一个想法,诸位不妨听听。”
“臣等恭听圣言。”大臣们纷纷回应。
李元嘉这才说起来:“杨玄事件非同小可,必须予以重视,现在朕欲派遣定远大将军顾行云率三万大军前往平叛,平叛后直接带兵奔赴北疆战场,支援前线。另任命长公主李丽质为监军,随同出征。”
众臣闻言,一时议论纷纷。派顾行云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因为顾行云向来保持中立,不参与党争朝争,前不久因为北疆换防才从边疆回潮州,又因沙场征战多年而旧伤累累,时有发作,故自从他去年岁末回来,便一直在府中休养,计划在今年暮春重返北疆。
顾行云战功累累,此次又刚好要回北疆,顺便过去平个叛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家对他也很放心。
而让大家怀有顾虑的人选是李丽质,李丽质今年也不过十六,对军政之事没什么经验不说,还是个女子,难以让以男人为主的朝臣们心服口服。
于是有朝臣质疑道:“陛下可是认真考虑过,长公主年纪轻轻,到了军中,恐难以服众啊!”
这种担忧并不是凭空就有的,军中尽是血气方刚的男儿们,个个都孔武有力、激情昂扬,很难让他们对一个柔弱的年轻女子打心眼里尊敬,更不用说在关键时候快速有效率地执行命令了。
“三思啊陛下,先不说长公主能否胜任此职,战场刀剑无眼,若是长公主有了什么好歹,如何向陛下交代啊!”另一个朝臣也劝谏道。
“对啊,陛下,长公主金尊玉贵,又何必去趟这滩混水呢?”又一个朝臣说道。
李元嘉又如何愿意让自己的阿姐奔赴险境呢,可他之所以这么提议,一是因为阿姐执意要求作为监军,随军奔赴战场,二是因为监军一职人选不容有失,必须完完全全是他的人,但这个职位又要求地位至少要高于主将,才能起到监督军队的作用,这样一来二去,可供他选择的人就没有多少了。
他今天在朝堂上的提议是他在昨晚彭国勇走后跟阿姐共同商议决定的,经过他们的反复讨论,安排,已经将阿姐此行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了。
虽然一开始他也不赞成阿姐出征,但既然决定下来了,他就会力挺阿姐到底。今日这些朝臣对阿姐能力的质疑让他心生不满,他不由得就护短了起来:“诸位爱卿恐怕不知,长公主虽与朕早年困于潮州行宫,却非但没有误了习识知识,反而因为环境的宁静而得以沉下心来钻研典籍、博览群书。论学识长公主可不必任何一届的殿试三甲少,论年龄,朕的年龄可还比长公主小三岁,难道朕也不能胜任这皇位了?论性别,先不说古来今往有多少巾帼英雄,光是我大梁便出过两任女帝,更有当年镇国大长公主携娘子军歃血守城门的典故,为何阿姐随军便不行?再说,监军一职非身份高者不能胜任,在场倒有几位大人符合条件,不知可愿作为监军,远赴战场?”
在场的诸臣们被李元嘉的连连反问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若是再反对,岂不是说他们大多数二甲三甲出身的人不堪为官了;若是再反对,岂不是在质疑陛下的皇位合理性了;若是再反对,岂不是就在看轻大梁的两位女帝和立下赫赫战功的镇国大长公主了。无论是哪一项说法和罪名,都足够让他们这些人承受不起。
但总归是有人不甘心就这样白白让提议通过,马上,一个大胆的朝臣跳出来,咬牙说道:“臣对其他都无异议,只是战场总归是战场,若是身手不够,则容易在紧急时分、独自一人时遇险。韩愈说:‘术业有专攻。’臣若不是一届文官,身体孱弱,也是愿意奔赴战场为陛下分忧的。”
李元嘉被他们一来二去,反复阻挡,也彻底恼火起来,这时候说话倒是毫不留情面了:“你不行就不行,再不要说什么‘若是’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