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物院的保安发现,那几个存放国宝重器的地库里,居然都连了5G网络,每天早上来一段早间新闻,有时候滚动播放国家文保工作进展——哪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被追索回国了,哪里又出土了罕见的吐谷浑大墓,哪个学者又有了新的研究发现……

  有时候居然还播网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清北明星教授主讲,一点也不枯燥,妙趣横生。

  “这天天播放不怕费电吗?”保安小哥调侃,“这么熏陶了好几个月,我觉得我现在都能直接去考研了。”

  书画组组长老康神秘兮兮地说:“文物们爱听啊。”

  文保方面的国家拨款大幅提升,文物工作者们的工作环境鸟枪换炮。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除了占据西三所几个简朴的小院子之外,也加开了每周一次的开放日,在文华殿后面的专属实验室里,对游客们展示古代文物的修复。

  除了这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之外,整个世界一如既往地运转。热搜头条被各种热热闹闹的绯闻所霸占,平凡的人类们为平凡的生活而奔波。

  ------------------------------------

  ------------------------------------

  佟彤坐在阔大的木桌后面,桌上铺着一米来长的画轴。她稳稳地提着笔,透过放大镜,一笔一笔地在绢面上补色。

  《陈枚万福来朝图轴》,清雍正年间作品,是为了恭贺四爷生日所画的。虽是祝寿图,但并不显得油腻谄媚,整幅画层次丰富,色彩磅礴,雍容典雅。

  这幅画的特色在于,它宗法宋代青绿山水,又创新地运用了西洋画中的高光、透视。算下来还是《千里江山图》的徒徒徒徒徒……孙呢。

  “雍正爷的审美真不是盖的。”佟彤一边画,一边暗自想。

  宫廷画作保存情况良好,需要补色的地方不多。但文保组讲究慢工出细活,她忙活了两个小时,也只完成了一寸见方的面积。

  规则千万条,耐心第一条,修复不规范,文物两行泪。

  旁边另一张桌子边坐着她师姐,泥塑木雕似的一动不动,也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

  她觉得手腕有点酸了,一点不委屈自己,放下笔,起身接杯水。

  顺便朝玻璃外面的游客挥挥手。

  实验室的一整面墙都替换成了玻璃。游客们可以看到文物修复师的作业过程,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教育科普意义;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